几乎一夜之间,针对手机用户的新增值服务大肆涌现。冷静下来想想,或许,这仅是经营者们继短信、彩信、IVR这些常规形式后,围绕手机做文章的又一轮填鸭运动。
手机网络游戏
继手机单机游戏之后,网络游戏也开始打破PC专用的先例,手机网络游戏给人以更多的畅想,在无聊的公交车上、会议台下、外出旅行的长途列车上、老板不在的办公室里、大学课堂上,都可能轻松享受互动游戏的刺激,这些,在手机网络没有出现以前,使用PC恐怕很难实现。
手机网络游戏的出现,不仅给用户以更多的期待,更让无线增值服务商、网络游戏提供商以更多的想象。
然而,这些听起来很过瘾的手机网络游戏,虽然已经有率先推出的,但,手机网络游戏会否实现PC网络游戏那般一夜成功?
手机网络游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设备、网络和游戏,其中,就终端设备来说,国内支持JAVA等平台的手机还很少,而设备得不到普及必将成为制约手机网络游戏推广的基础问题。
另外,网络传输速率与手机网游客户端大小等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手机网络游戏运行的顺畅与客户的体验和效果,如果这些受到影响,则会使手机网络游戏很难赢得用户认可;
不仅如此,手机网络游戏还将直面PC网络游戏的竞争与冲击,手机网络游戏的经营者切莫以为手机运行就是其最大的优势和卖点,实际上,无论从手机进行网络游戏耗电、屏幕等制约、速度慢、图片等清晰度因大小限制不够理想等问题,还是用户细分、用户使用习惯、手机网游的购买能力等来看,都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手机BLOG
随着BLOG之风在国内互联网领域的刮开,现在各大门户、很多上规模、有一定流量的网站都推出了各自的BLOG服务,BLOG服务提供商一时间面临了突如其来的竞争挑战。由此,关于BLOG商业化、盈利的问题也开始从地下抬到桌面,如何经营BLOG赚钱?什么模式的BLOG更符合商业化的经营需要?一时看来,除了常规的广告、短信、用户付费等,还很难找出更新颖的盈利模式。
这个时候,"BLOG+手机"的创意成了一部分无线增值服务商的新奶酪,他们制造了一个移动BLOG的概念,借着彩信热浪,开始不断推广与探索。如今,国内已有SP推出移动BLOG。
然而,至今我们仍未听到关于移动BLOG上市即火爆之类的消息,关于移动BLOG也很难在身边见到。不知道是移动BLOG甚至整个BLOG概念在国内认知还不理想进而影响市场推广,还是国人对BLOG的需求还没有上升到手机也要BLOG的地步。
手机视频
随着3G应用渐浮水面,尤其是从奥运前期开始,手机电视成了增值服务领域的一个热门关键词。而基于手机平台的各种移动视频业务,也在全球范围内撕心裂肺的呼啸而来。
被称作手机电影嘉年华的一场全球手机电影节将在今年的12月拉开帷幕,因为这次电影节可完全通过手机来参加和观看,因此被媒体评为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影节"。
然而,其主办方并非完全把赌注押在手机平台上,而是提供了手机或互联网两种观看方式。报道称,"现阶段要让用户通过手机上一两个平方英寸的小屏幕看完一部完整的电影还是不太现实的。"
它的主办方Zoie公司CEO Victoria Weston女士认为,现在手机电影最好的表现方式是"演员看着摄像头来向观众们讲故事"。"影片一定要简单。即使是只拍摄了一条鱼儿游泳的两分钟彩色动画,那也是很完美的",她说,"在这么小的手机屏幕上,那些惊险刺激的镜头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此次电影节的主席兼评委Joe Miale认为:只有简短的故事情节才最适合作为手机电影。"如果请一位演员来出演一部手机电影,这是糟糕的想法,并且十分滑稽。手机电影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更商业化,搞个广告短片或者小短剧,留下一点印象就行了。"
从手机平台的特点和局限性而言,笔者也赞同上述的说法,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搞个广告短片或者小短剧"的做法是否仅仅是短信、彩信的视频版本?犹如前不久的手机小说,与其说是一字千金的手机文学,倒不如看作文学小说化的短信,与真正的经典著作《围城》相比,其并没有太多资格称为小说。
纸媒体的手机版
报纸手机版这个新事物的突然出现,让笔者惊喜之余更替其感到担忧。手机版报纸的出现乃好事,然而,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报。
像妇女日报彩信版这类的形式,顶多可以算作新闻短信订阅的一个翻版,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手机作为媒体在传播上的更多特点和价值。
9月份,手机版报纸的势头并没有消减,手机版大河报也开始登场,其他一些城市的报纸手机版也正在筹划或即将展开。
然而,即使从实际消费来看,我们如果订阅了这些报纸的印刷版,基本上没有必要去订阅什么手机版。因为,这些版本上的内容并没有差异,顶多是摘要或者缩写。
而仅仅看手机版目前还绝对取代不了印刷版。倒是,有些像经常在报纸或杂志上看到的其他类报刊某期的文章目录。尤其对于消费类、生活类与商务无关的报纸杂志内容,本身看与不看都无所谓。很多情况下,这种手机版的报纸倒像是报纸在以短信、彩信等形式进行的广告宣传,通过简短的摘要和图片,吸引更多的人们更多频次的阅读印刷版。
因此,手机报目前看来更多是新闻订阅的一个升级版,并不会对用户带来更多的必要性和使用价值。正如电子版、邮件列表虽然内容也算丰富,但却不会阻止用户购买印刷版、忠诚印刷版。
难以解决的几道难题
与其说提供和享受这些如雨后春笋般的新增值服务是商家和用户的理想,不如说,这是在短信颓废、彩信虚火、IVR生死攸关的时候,商家们又给"机舱"塞进的一些新点子。
有可能并不等于一定能行,借助传播看似一时火热的新增值服务,也并非会持续下来。这里,有几道难题是显而易见,又难以解决的。
首先,手机终端的问题。譬如,终端的普及、耗电、屏幕分辨率、屏幕大小等,虽然会越来越符合电视、电影、移动图文等新增值服务的接收要求,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设备制造商还会不断发布新产品,这些产品就必然成为过渡,而让用户不得不在不久后再次面临升级换代的消费问题。
其次,购买能力。有些手机电视业务的包月费用高达300元左右,这意味着用户每天支出10元钱用以在窄小、清晰度不理想的手机屏幕上,一边担心着电池的消耗情况、忍受着速度不理想阶段的播放卡壳,一边去欣赏着并不具有太高品位和价值的节目。
10元不多,关键在于付出与得到的是不是等值?此外,还不能疏忽新增值服务目标群体与这些群体购买力水平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内容。内容为王才是真正立足的根本。而目前,这些新增值服务的内容,大多仅仅是其它平台现有资源的再利用或花样翻新,然后再以新增值服务的名义塞进手机的肚里。这种做法,并没有体现更多的价值,也不会因此吸引太多的用户。而要吸引更多的用户,内容无疑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这些新增值服务一个个着急的往手机的机舱里填鸭,却忽视了他们的用户是否有足够的需求。
这是一个用户需求与经营者需要的两难问题。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推出什么,这是很久以前企业喊出的口号。然而,目前是,经营者面临什么难题、需要什么高利润的项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推给用户。他们似乎以为,在传播形式、推广策略如此丰满的营销年代,产品的火热是完全可以炒起来的,不管你的产品是不是有火热的基础和必要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