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华则认为,在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中体现出来的趋势是,上半年可能是厂商普通彩屏手机扫尾的阶段,还要普及30万像素的摄像头;下半年就普及130万像素的摄像头,同时推出MP3手机
赛迪顾问预测,2005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将达到7600万部,与2004年7300万部的规模相比仍然有所增加。为了2005年可能存在的7600万部的市场,手机厂商使出了浑身解数。
3月中,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卢雷、索尼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古尼拉、波导公司总裁徐立华和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吴志阳同台纵论中国手机市场,四个人的唇枪舌剑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场手机市场战争的模拟演示。是什么抢走了国产手机市场?
是什么抢走国产手机的市场?
一组让人警示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国产手机曾经达到60%的市场份额;而在2004年,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却下滑到45%。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外品牌手机抢走了国产手机15%的市场呢?国产手机是不是在这方面也有清醒的意识呢?
对此,古尼拉认为,以顾客为中心和赢得顾客的满意度是国外品牌的法宝。“对我们来说,这是唯一的能让我们保持强劲、持续和稳定增长的途径。虽然国际品牌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与本地品牌相比较而言,国际品牌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是要高一些。”古尼拉把这一点归结为国际品牌2004年赢得更多市场的关键所在。
卢雷则认为,国外品牌致胜的关键在于市场。在卢雷的理解中,市场竞争并不是简单的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的竞争,而是两种风格的公司在竞争,一种风格是以市场为主,很大一部分投资用在品牌和渠道上,价格体系也非常灵活;另一类则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一些公司。
徐立华则认为,市场和技术的区分方式与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区分差异不是很大,他解释说:“整体来看,国产品牌的技术不如国外品牌,而国产品牌也一直在把握市场上见长。”
事实上,最重要的是,2004年,一部分技术领先的国外公司开始把国产品牌市场运作的长处用到自己的市场策略中,而手机市场从技术层面来说又面临着技术转换的阶段,国产品牌则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技术的转换,国产手机的市场就在这两个因素中被夺走。谁都有成本优势吗?
那么对于国产品牌来说,要想夺回市场到底要用哪些撒手锏呢?对此,徐立华和吴志阳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成本优势”的概念。
吴志阳认为,国产手机可以凭借本地的成本优势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外品牌研发一款手机,假设他们在欧洲成立一个研发队伍,开发完成可能需要2000万元人民币,而国产品牌开发一款手机的成本可能只需要200万元人民币;除了研发上,在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上,国产品牌都有很大优势。”吴志阳对此非常乐观。
然而,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品牌也把研发中心和生产制造基地设在了中国,国外品牌认为,国产品牌的成本优势他们在中国同样可以具备。古尼拉说:“在中国,我们被当作一家国际性的公司,这让我感到有些奇怪。因为在中国,我们也是一家本地公司。我们的管理团队中,我是其中唯一的一个外国人,我们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在北京生产,我们四个全球研发中心中的一个,今年已经开始在北京运营,不仅为中国市场服务,更要面向全球市场。”
卢雷也谈到,NEC全球大概90%以上的手机是从中国本土研发,然后向全世界在销售;100%的手机在中国生产。
那么国产品牌还有成本优势吗?徐立华对此有自己的观点,他说,国产品牌的成本优势并不是国外品牌在中国设立研究中心和设立生产线就能够等同的。比方说研究开发,国外品牌即使在中国做,它一定要派国外的专家,这些专家的人力成本就要高很多,最起码一年要十几万、二十万美元,在中国公司,同样的人才一年十几万、二十万元人民币就够了,这不在一个数量级;从生产成本来看,国产品牌正在把沿海的制造企业转移到内地去,试图进一步的降低制造成本,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优势更加明显;还有很重要一点,国外品牌的广告投入非常巨大,很可能一投就是一两个亿美元,而波导2004年广告投放的费用是1.4亿元人民币,而这在国产品牌中已经是比较多的了。手机到底要保持多少利润?
而对于成本优势的理解,徐立华还强调很重要的一点——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对于利润的期望是完全不同的。“国产品牌比如波导,我们每部手机赚20元我就很高兴了;但国外品牌期望值就不一样了,他们期望一部手机至少赚20美元,所以国产品牌可能只要是不亏,我们就得做下去,但是国外品牌做不到。”
徐立华还透露,实际上,2003年波导销售了1175万部手机,实现利润是2.45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每台手机的利润差不多就是20多元。
那么利润率是不是越低越有优势呢?
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对于利润率的理解确实并不相同。卢雷强调,一般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它会把利润重新投入到为客户研发更好的产品中去,这并不说公司一定要无限制地追求高利润,而是公司如果利润太低的话,对客户重视的程度,为他们提供那种新兴产品的、更加技术性产品的能力会削弱一点。2005年是谁的天下?
尽管在市场运作的方式和对成本、利润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对于2005年市场趋势的判断,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出奇一致。
卢雷认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应该是市场型品牌和技术型品牌平分秋色。但卢雷也强调,到2006年,由于3G的到来,竞争的局面将非常激烈。今年国内手机市场还有另外一个变数,就是信息产业部的手机核准制,可能开放更多的牌照,可能有更多的新品牌进来,这是市场新的挑战。
徐立华笑称和卢雷“英雄所见略同”。他说,今年国产品牌应该首先是“止跌”,然后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发展到僵持阶段。“在整个行业趋势上,我们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判断应该不会差得太远,如果企业领导人对行业趋势判断相去甚远的话,那就会作出错误的决策。”
古尼拉也相信,在目前基础上,国产品牌和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在2005年不会有一个大的变化。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谢麟振认为,2004年国产手机的所谓寒冬期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是手机产业从过去的初步扩张期转到精品竞争期必然的阶段。每一个产业都有这个阶段,去年手机产业这个阶段的特征更为明显。
“中国手机厂家的研发能力在过去一年不仅没有受损,而且上涨了,这表明国产品牌还有强劲的发展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国产手机和跨国公司在中国手机市场竞争的互动,能够使中国手机产业在全球取得更大的优势。”
而对于如何把握2005年的市场,卢雷则强调,客户细分化的趋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需求更为迫切,这就要求厂家要能够为不同的客户群打造不同的产品。
徐立华则认为,在最主要的消费群体中体现出来的趋势是,上半年可能是厂商普通彩屏手机扫尾的阶段,还要普及30万像素的摄像头;下半年就普及130万像素的摄像头,同时推出MP3手机。
而对于索爱来说,他们打算在2005年中国开拓的重要市场就是Walkman手机,“对我们唯一能够预知未来的办法,就是有能力来构造未来。”古尼拉的话语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