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面临新机遇
自1998年以后,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开始加速启动,1999至今移动通信市场一直处于快速成长期,每年用户基数呈现大幅增长,2003年上半年,移动电话用户新增用户依然达到2846.8万户,累计为2.34亿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平均月新增474.5万户,根据趋势预测至今年底国内移动通信用户数将达到28946万户。
中国手机市场之所以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不仅和移动通信用户数连年大幅增长有关,另外手机的产品特点和生命周期也决定手机市场面临更大的市场空间。手机的生命周期一般是18个月,这意味着平均每个用户一年半便要更换一部手机,所以即使未来几年移动通信新增用户趋向平缓,但由于换机潮的影响国内手机市场仍将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由于手机技术更新很快,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会激发大面积的换机潮出现,给手机市场带来更大的空间。
实际上移动通信运营商也已经将发展低端用户群作为今后用户发展的重点之一,这必将加速手机向低端市场普及的进程。作为手机的生产厂家,外资品牌更倾向于攫取较高的利润,低端市场可能不是他们的重点目标客户群,这就给国产品牌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国产手机的砝码
由于手机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所以营销因素直接决定了各手机厂家在市场上的最终表现。
国内手机生产企业相当多数是从传统家电企业转型而来,在人才、渠道方面具有资源优势,另外在对国内消费者的营销中已经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策略。在对国外品牌的挑战中这些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这些企业的加入彻底改写了国内手机市场的格局。1998年以前国内手机市场全部由国外品牌占据,1999年国内品牌手机占有率为1%,2000年达到7%,2001年达到12%,2002年国内市场销售比例高达30%以上,今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虽然统计数字方面尚有较多争议,围绕谁是第一的问题仍旧口水战不断,但国产手机的迅速崛起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国内手机市场经历了寡头垄断、多头垄断到现在多头竞争的格局,总体上手机行业分成国内品牌、国外(或合资)品牌两大阵营,虽然摩托罗拉、诺基亚仍然名列前茅,但其市场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目前手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也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占有率,难以维持垄断地位。
国内品牌和传统巨头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国外品牌也发起了向传统巨头冲击的一轮又一轮攻势,目前国内的手机市场呈现出诸侯割据,多方争霸的局面,品牌繁杂,仅国产品牌就有40多个,集中度非常低。未来市场变数很大,现在排名靠前的品牌不一定能永远保持领先地位,每个品牌都有机会进军一线品牌,但也有可能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营销差异化成为必然
目前,手机市场的营销已经由产品营销演变到品牌营销,推动这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需求日趋多样化,而品牌差异化营销是以需求的差异化为基础。手机市场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消费群的基数不断放大,群体间差异越来越大,这决定了围绕需求差异化而进行的品牌战将越来越激烈。
规模一直是国产手机厂家比拼的重要砝码,由于手机行业的特殊性,规模优势往往意味着成本优势和市场的竞争力,因为只有上一定的规模才能在向上游供应商的采购中获得优惠的价格,从而在市场的竞争中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2002年,国内手机企业几乎全线飘红,在赚钱效应的驱使下,手机企业纷纷增大产量,使得2003年手机市场的总体产量急剧放大,大鱼吃小鱼的局面又将上演,市场将会加速洗牌,重新走向集中。
技术瓶颈有待打破
手机生产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在大规模扩大生产的同时,将价格当作竞争的利器。国内企业为了借价格之力冲破洋品牌的领先优势,纷纷降价促销。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在内的强势品牌为了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低端布局了较多的机型来封堵国内品牌。
在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2003年手机市场的价格战将更为惨烈。黑白屏手机急于出货,彩屏手机急于争夺市场,价格又将成为争夺市场的杀手锏。
价格战的结果是部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厂家可能会在价格战中面临出局的危险,而那些具有规模、成本优势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加大,但行业整体利润大幅下降,手机将不再是暴利行业。
由于国内手机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欠缺,只能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与国外厂商合作以求得发展是目前产业链演变的一大特征。技术的软肋如果不打破,国内手机产业就无法取得长远发展,某种意义上讲,手机市场竞争是一场技术的赛跑,国内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小跑。
手机产业链期待变革
伴随着市场逐步成熟,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包括厂商、运营商、渠道等市场主体急于争夺市场资源,市场两极化速度加快,细分市场逐渐清晰并形成规模,以高端用户为核心的市场成为竞争焦点和市场价值体现。无线数据业务的推广将导致手机终端的一次大变革的到来。
由于手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和高额利润吸引,各种类型的手机零售业态纷纷出现,同时由于手机业竞争加剧,利润降低,迫使手机厂家不断压缩中间环节,缩短供应链,这就给手机零售业态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手机销售渠道的另一个变数是运营商介入市场的力度会越来越强,对未来的手机市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者,运营商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销售。在国外运营商对市场的介入非常深,在国内C网的手机销售受联通影响很大,而G网则完全市场化,也是众多企业争夺的焦点。从业务推广的角度而言,今后运营商都会不同程度采取“捆绑”销售的方式,如果这种方式得到普及,那将彻底改变手机市场的格局。运营商竞争形成的市场冲击将对其它市场主体形成影响,运营商市场以多种方式快速发展(定制/采购/补贴),对厂商的产品策略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