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唠叨一遍 Linux 与 Windows 的话题
2003.9 (所有版权保留)
一个产品或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开发者、供应商引发应用、销售,消费者回馈促进供应增大或升级的循环平衡过程。
在产品或技术发展应用的循环平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时期,主要循环促进力量是在供应者、消费者之间来回变化的。供应者单独长期作为的主要循环促进力量将可能导致现金流中断;消费者长期作为主要循环促进力量将很容易导致过量供应——除非有垄断情况存在,但垄断情况将被政府及法律严格控制或限制。
建立市场进入壁垒、制造长期垄断优势、引导消费者长期作为主要循环促进力量是任何一个供应商的美梦与理想。工业时代以来的各行业都产生过这种情况的实现者。在计算机行业,成大气候者先有是IBM,后有微软。IBM 在商业用户的回馈下一度独霸天下。微软利用普通老百姓对计算机操作的简单化需求在二十年间成为全球最显赫的企业。
任何一种力量都有其峰值。供应力量无限增长是不可能的,无数次泡沫的破裂已经充分证明。消费力量的无限增长也是不可能的,社会对任何一种商品(包括服务)的总需求量是有限的,同样的泡沫有同样的证明——虽然其泡沫期相对较长。供应泡沫与消费泡沫的共同作用可以对行业、社会能造成极大危害——很有可能超过政府的纠正能力范围,日本就是眼前的例子。
消费力量的主导地位向供应力量主导地位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是消费力量增长到顶峰后,市场壁垒消解、供应力量竞争加大、加剧的过程。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是市场成熟、边际收益趋向于零的过程。
IBM 的相对衰落是商业用户消费作为主导力量向供应量成为主导力量转变过程的结果。这样的转变过程注定要实现的——即使供应垄断者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枉然,这是商业社会竞争的必然。IBM 的内部管理问题与决策运作失误相对于这个转变过程来说只是表面现象。微软的主打产品 Windows 与 Office 的消费力量在空前增长(生产及售后服务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么多年后开始接近其顶峰——这一天终究要来临。Windows98 到 WindowsXP 的升级需求所能承载的现金流,相对于计算机生手对 Windows98 的需求所能承载的现金流,可以忽略不计。微软的 Office 同样。如果非要利用垄断势力手段将其加大将直接导致泡沫——无论用何种计费方式、计算方法。认识不到这种趋势是一种悲哀,但这对于正被最后增长的消费力量鼓舞的人们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Linux及其上的 Office 是 Windows 及其 Office 的竞争者、革命者。即使不是 Linux 出来竞争或最终 Linux 失败了,也会有其他的操作系统产品参与到市场中来,微软把它们全部挤死或吃光的能力将越来越小,况且像 Linux 天然不死而且基本没办法吃下去。看看 Linux 现在的发展程度,这个重大的变化可以进行预测了——尽管还看不清需要很长时间。
Linux 作为老百姓简单需求的供应力量,即使将来与 Windows 平起平坐,也永远不会有像 Windows 一样的巨大资金回馈,那个机会与时代永远的过去了。老百姓消费者终将得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在前期垄断基础上建立的巨大供应帝国的相对衰落剧目将再次上演。这部分产品市场将进入动态平衡阶段。
社会将继续孕育下一代天才,以新的供应能力引导新的消费力量,开启又一轮英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