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需要一个特殊的Edit来限制浮点数的输入,但是现有的Edit却并不能完成这项工作——因为它只能够单纯的限制大小写或者纯数字。当你在论坛上求救的时候,某个网友告诉你:“用子类化。”你也许会在看到一线曙光的同时多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何为子类化?子类化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实现子类化?下面就让我从一个简单的C++程序开始,一步步解开你的疑团吧。
首先,我为你列出以下这个C++程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arent
{
public:
void func(void) { cout << "func of Parent" << endl; }
};
class Child : public Parent
{
public:
void func(void) { cout << "func of Child" << endl; }
};
void main()
{
Parent p;
Child c;
p.func();
c.func();
}
现在我来解说一下。这段代码中我定义了两个C++类:父类和子类,并且子类是继承自父类的;它们有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成员函数func。在main函数中,我分别构造了父类和子类的对象,并调用了它们各自的成员函数func。结果如下:
func of Parent
func of Child
简单说来,这段代码就是子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写了func成员函数。而Win32的子类化的原理也与此类似,只不过子类化实际上并没有像C++一样重载哪个函数,而是靠拦截Windows系统中的某些消息来自己进行处理罢了。举例来说,请大家看以下这段简单的窗口回调过程:
LRESULT CALLBACK ProcMain(HWND hDlg,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sg)
{
case WM_CLOSE:
EndDialog(hDlg, 0);
break;
case WM_DESTROY:
PostQuitMessage(0);
break;
}
return 0;
}
在这个回调之中,我手动处理了两个消息:在单击了“关闭”按钮(WM_CLOSE)的时候,我将对话框关闭(EndDialog);在对话框销毁(WM_DESTROY)的时候,我向系统消息队列中发送了退出的消息来完成结束工作(PostQuitMessage)。也就是说,如果把WM_CLOSE的响应代码改成:
case WM_CLOSE:
ShowWindow(hDlg, SW_MINIMIZE);
break;
这样一来,这个对话框就会和MSN一样,在单击了“关闭”之后,就会完成最小化的工作了。那么,对于窗口过程已定义好的系统控件,将如何手动响应它的消息呢?
我们可以用函数指针的办法,将我们感兴趣的消息拦截下来,处理完之后再让预定义的窗口过程处理。这个过程大致如下:
WNDPROC OldProc;
OldProc = (WNDPROC)SetWindowsLong(hWnd, GWL_WNDPROC, (LONG)NewProc);
当然,这里的新窗口过程NewProc是预先由你实现好的。上述代码执行以后,系统在处理hWnd的窗口消息时,就会先进入你实现的NewProc回调过程,然后在处理过你感兴趣的消息之后,通过CallWindowProc函数和你预先保存的OldProc再次回到原来的回调过程中完成剩余的工作。
以上就是窗口子类化的原理分析,下面我通过一个实例来实际解说如何对窗口进行子类化。这个例子的界面如下:
界面上方的编辑框是用来限制浮点输入的,下面则是一个普通的超级链接。
好了,下面我开始按步骤完成对这两个窗口的子类化:
第一步,在主窗口对话框初始化的时候,保存原有的窗口过程,并设置新的窗口过程。代码如下:
case WM_INITDIALOG:
EditProc = (WNDPROC)SetWindowLong(GetDlgItem(hDlg, IDC_EDIT), GWL_WNDPROC, (LONG)ProcFloat);
StaticProc = (WNDPROC)SetWindowLong(GetDlgItem(hDlg, IDC_ST_HOMEPAGE), GWL_WNDPROC, (LONG)ProcLink);
break;
第二步,实现浮点编辑框的窗口过程:
LRESULT CALLBACK ProcFloat(HWND hWnd,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if (Msg == WM_CHAR && wParam != '.' && (wParam <= '0' || wParam >= '9') && wParam != VK_BACK)
{
MessageBeep(MB_OK);
return 0;
}
else
return CallWindowProc(EditProc, hWnd, Msg, wParam, lParam);
}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由于控件本身的需求,所以只需要拦截一个消息,就是接收字符的WM_CHAR。当用户输入的字符不是小数点、0~9以及退格键(注意不要少了退格键,否则你将会发现你的编辑框无法删除输入错误的数字)的时候,就发出一声声音以提示输入错误。至于其它的消息,则调用原有的回调函数进行处理。
第三步,实现超级链接的窗口过程:
LRESULT CALLBACK ProcLink(HWND hWnd, UINT Msg, 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switch (Msg)
{
case WM_SETCURSOR:
SetCursor(LoadCursor(NULL, IDC_HAND));
break;
case WM_LBUTTONDOWN:
ShellExecute(NULL, "open", "http://home.ncust.edu.cn/~titilima", NULL, NULL, SW_SHOWNORMAL);
break;
default:
return CallWindowProc(StaticProc, hWnd, Msg, wParam, lParam);
}
return 0;
}
这段代码很容易明白:它完成了两件事,其一是设置光标指针为手形(注意:对于较早的Windows系统,是没有预定义的IDC_HAND指针的,这个时候你需要在EXE的资源中自己画一个手形指针,比如Delphi之中的手形指针就是自己画的),其二是当单击了鼠标左键的时候打开你想打开的网页链接。
其实对于超级链接,它更主要的东西是在子类化之外实现的——就是它的字体颜色(注意这段代码是在主窗口对话框的回调过程中实现的):
case WM_CTLCOLORSTATIC:
if (GetDlgItem(hDlg, IDC_ST_HOMEPAGE) == (HWND)lParam)
{
SetTextColor((HDC)wParam, 0xff0000);
SetBkMode((HDC)wParam, TRANSPARENT);
return (LRESULT)CreateSolidBrush(GetSysColor(COLOR_BTNFACE));
}
break;
还有几点要说明的是:1、你的这个Static超链接必须拥有一个唯一的资源ID,比如我的这个就是IDC_ST_HOMEPAGE,这样才能用GetDlgItem获得它的句柄来完成子类化;2、你必须为它设置SS_NOTIFY样式,以保证在单击它的时候它能够通知父窗口对话框;3、单击它打开网页的处理也可以放在子类化之外,处理主窗口对话框的WM_COMMAND消息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关于Win32的窗口子类化就介绍到这里了,你可以点这里下载本文的配套源代码,代码中有详细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