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1.1 插件技术
许多软件采用“插件”(PlugIns)来扩展其功能,比如PhotoShop所支持的各类滤镜就是插件;我们所熟知的Winamp,也有许多皮肤以及可视效果插件。再有微软的windows media player,以及QQ,冲浪软件Opera……采用插件技术的软件数不胜数,而各个软件的具体实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各有特点。
插件技术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使软件能够灵活地进行扩展功能,而不需要对主程序(框架程序)进行重新编译和发布。它的原理相当简单。软件的功能由框架程序和插件来决定。在框架程序和插件之间具有一个特定的接口,它们两者须通过这个接口来传递数据或控制信息,以实现软件功能。因此,只要符合该接口的程序(或其他功能实体),就称为该框架程序的插件。
插件实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逻辑的程序,比如动态库、Exe程序等;另一种则是一组配置信息。前一种方式多见于作图软件,媒体播放软件,适合实现复杂的功能;后一种方式多用于实现软件的Skin(皮肤)功能,以及其他一些不需要进行复杂运算的功能模块(有许多游戏软件的关卡也是采用此种方式实现,比如阿达软件的连连看)。
本篇给出在实现Dll插件方式框架程序的过程中,对Dll进行管理的框架程序及使用例子,作为读者进行插件程序设计的基础。具体而言,框架程序需要完成插件的装载、功能调用以及卸载三类功能。
1.2 其实…
其实每个控制面板程序,都是操作系统的插件。因为每个.cpl文件就是实现了特定接口的Dll。Windows的服务程序也是如此,它也只是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处理了特定的windows消息而已。
其实从广义上讲,每个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程序都是操作系统这个软件的“插件”。
其实在Delphi中,已经有一个插件管理的框架,那就是bpl。采用bpl组件包的方式也可以轻松实现功能的插件化扩展。只是该方式有个缺点:不支持其他开发工具(如vb、vc++)进行插件开发。
2 插件框架(untDllManager)
2.1 概述
untDllManager单元中定义了两个基础的类:
TDll:所有Dll类的父类,提供了装载、卸载的相关操作;
TDllManager:Dll类的容器类。支持删除元素方式卸载Dll实体。
以下为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