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您一定拥有一大摞的音频格式,但是您有了解过它的存储原理吗?如果您是这方面的专家,那我只能用“班门弄斧”来形容我现在的所做所为了。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对这方面不太了解的朋友,当然不是每一个好的程序员都是Mr. Know-all,因此在我和一些网友在音频这方面的交流时常会造成一些误会,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当然,我不敢妄称专家,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如有发现,敬请指教,在下洗耳恭听!
众所周知,声音是一种能量波,因此也有频率和振幅的特征。人耳能听到声音正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令耳膜产生共振。振动的频率便是声波的频率,一般人耳的接受能力是20Hz到20000Hz,低于此泛围的叫次声波,高于此泛围的叫超声波。从音乐上来讲,不同的音调的频率是不一样,比如do、re、mi就是三种不同的频率。那么,不同的乐器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也就是频率一样,但我们却可以听出它们的不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音色的差别,事实上相同音调不同乐器的声音之间的差别并不在频率上而是在波形上。
任何真实存在的声音,哪怕它只是蛐蛐儿的一声鸣叫,几乎都像是交响乐队的产品,它们似乎都是许多乐器同时演奏的结果。简单的说,一般的声音都等同于大大小小许多音叉各种正弦波合成的声音,它们就是复合波。实际上小提琴、大提琴、黑管、风琴、长笛、小号、定音鼓、钹、钗、沙锤等所以音质不同,就是因为它们的复合波的组成不同。比如人的心电图和脑电图就是完全不同的波形,同样频率的两组声波,周期相同,但在一个周期内的形状不一样,人耳听到的声音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音箱中喇叭的发声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电磁感应现象,将变化的电流转为盆膜的振动,从而产生空气的振动,接着人耳就会听到声音了。因此,只要有频率在人耳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并且足够强大的电流输入喇叭,人耳在足够近的声场距离内就可以得到声压,也就是听到声音。当然在多媒体有源音箱上除了喇叭还有运放(电流放大器)和功放(功率放大器)等器件,这些器件的大致作用就是将输入的电流和功率放大至喇叭可以发出声音的泛围内。电脑上的声卡的作用就是将CPU传来的数字音频数据经过缓冲、处理、分流、转换等操作再通过音频接口将载有模拟信号的电流传送到音箱,令其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