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孤剑
今天老师于c1-305对我们所有的作品进行了评选,我们的作品也得到了老师一点赞许,说方法新意!嘿嘿!终于我们忙了一个4天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们当然高兴了,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将我们的合作一直延续下去,干出更加辉煌的成绩。
然而,我们的作品任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的考虑,今天晚上我们就准备完成,现在将我们的第一部作品放在这里鼓励鼓励自己。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一起讨论讨论。
学校名称:沈阳建筑大学
参赛队员:刘京城、吕小苏、邓尚俊
指导教师:
面试的时间最优化问题
摘要
本文对B题进行了研究。按照公司的要求,四名求职者的顺序一旦确定,在以下各阶段中面试的顺序将不再改变,由于每个求职者,在三个阶段面试的时间不同(且固定),所以对任意两名求职者A、B,按A在前,B在后的顺序进行面试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I、当A进行完一个阶段j的面试后,B还未完成前一阶段j-1的面试,所以j阶段的考官必须等待B完成j-1阶段的面试后,才可对B进行j阶段的面试,这样就出现了,考官等待求职者的情况。II、当B完成j-1的面试后,A还未完成j阶段的面试,所以,B必须等待A完成j阶段的面试后,才能进入j阶段的面试,这样就出现了求职者等待求职者的情况。以上两种情况,必然延长了整个面试过程。要想使四个求职者能一起最早离开公司,即他们所用的面试时间最短,只要是考官等候求职者的时间和求职者等候求职者的时间之和最短,这样就使求职者和考官的时间利用率达到了最高。他们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完成面试一起离开公司。
首先我们对给出的面试时间表格进行分析,用计算机编程算出任意两个求职者按照不同的顺序参加面试时,求职者等求职者的时间和考官等求职者的时间之和,然后用图论法建模,将算出的时间表达有向赋权图的权值,问题转化成求有向赋权图(图1)中连接四个顶点的路径最短问题。我们利用MATLAB编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找出n-1(n表示参加面试的人数)条权值最小边,然后用人工参与的方式,将找出的n-1条边排出最优顺序。最后,得出丁、甲、乙、丙的顺序为最优方案,共用84分钟。即:三人可在9:24一起离开公司。
想到该问题涉及时间与人数有关,若想节省时间,很值得推广。于是我们又对该模型进行了推广,给出了几个求职者如何求最优方案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四个求职者参加面试,每个求职者在每个阶段面试时间不一样,如何安排面试顺序使所用时间最短,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要完成以下工作:
1. 通过建模求解,得出四个求职者完成面试所需时间最短的排列方案;
2. 结合实际情况,找出该模型的推广方案。
二、问题的分析
要想解决时间的最优化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任意两个求职者之间,考官等候求职者的时间与求职者等候求职者的时间之和最短;
2. 选出一条路径,该路径无重复的经过所有顶点,且权值之和为最小。
用图论法建模求最短路径。
图1
三、模型假设
1. 面试者由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参加面试,其间必有时间间隔,我们假定该时间间隔为0;
2. 我们假设参加面试的求职者都是平等且独立的,即他们面试的顺序与考官无关;
3. 参加面试的求职者没有约定他们面试的先后顺序;
4. 假定中途任何一位同学均能通过面试,进入下一阶段的面试。即:没有中途退出面试者;
5. 面试者都能在8:00准时到达面试地点。
四、名词及符号约定
1. aij(i=1,2,3…;j=1,2,3…)为求职者i在j阶段参加面试所用时间,甲乙丙丁分别对应序号i=1,2,3,4;
2. tDK表示在求职者中任取两名D和K,按D在前K在后的顺序参加面试,在该指定顺序中,K等待D的时间与考官等待K的时间之和,将tDK赋给有向赋权图中由D到K的向量的权值xDK;
3. cDK表示在求职者中任取两名D和K,按D在前K在后的顺序参加面试,在该指定顺序中,D完成面试到K完成面试的时间间隔;
4. S为最优路径的总时间。
五、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1. 由题中所给的数据构成原始时间矩阵。Aij=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a14 a43 a43
为:
12 15 20
10 20 18
20 16 10
8 10 15
2. 求有向赋权图的权值,并构造该矩阵。
由题意分析,求权值tDK可分为三种情况;
1. 当a22-a11>=0,a23-a12>=0,说明若按顺序2—>1(乙—>甲)则1(甲)想进入第二阶段参加面试,需等候2(乙)的时间为(a22-a11),想进入第三阶段面试需等候2(乙)的时间为(a23-a12)。则:t21=(a22-a11)+(a23-a12)
此时时间差c21=a13,因为1(甲)求职者是在等候2(乙)求职者完成第三阶段的面试后才进入第三阶段进行面试,而1(甲)求职者在第三阶段面试共需时间a13,即是他俩完成各自面试的时间差值;
2. 当a22-a11>0,a23-a12<0,说明按照顺序2—>1(乙—>甲)进行面试,1(甲)想进入第二阶段参加面试,需等候2(乙)的时间为(a22-a11),想进入第三阶段面试,第三阶段的主考官需等候1(甲)求职者的时间为(a23-a12),则:t21=(a22-a11)+|a23-a12|
此时时间差c21=| a23-a12 |+a13,因为第3阶段的主考官在给1(甲)进行面试前已经等候的时间为|a23-a12|,而1(甲)在进行第三阶段的面试时间是a13,故是两时间之和;
3. 当a22-a11<0,按顺序2—>1(乙—>甲)进行面试,第二阶段主考官需等候1(甲)求职者的时间为|a22-a11|,而这段时间的拖延,导致了第三阶段的考官也等候1(甲)的时间为| a22-a11 |,不管a23-a12>0,还是a23-a12<0,即不论后段是主考官在等,还是学生在等,这种顺序所用的总时间t21=|2*( a22-a11) |+| a23 – a12 | 时间差c21=2 * | a22-a11 |+| a23 – a12 | + a13
算法总结:
通过以上假设讨论,我们总结出计算权值tDK及时间差cDK的方法:
1. 当aD2-aK1>=0时
1) tDK=| aD2-aK1 |+| aD3-aK2 |
2) 当aD3-aK2>=0时,cDK=aK3
3) 当aD3-aK3<0时,cDK=| aD3-aK2 | + aK3
2. 当aD2-aK1<0时
tDK=| 2*(aD2-aK1)+(aD3-aK2) |
cDK=| 2*(aD2-aK1)+(aD3-aK2) |+aK3
以上算法可以通过MatLab编程实现(程序源码详见附录1)。经程序实现,得出TDK=
0 5 6 17
10 0 2 20
8 16 0 8
6 5 21 0
3. 寻找最优路径:我们用MatLab找出TDK中的最短路径(程序源码详见附录2),经程序运行得出权值最小的边为:t41,t12,t23。即顺序为丁甲、甲乙、乙丙。可得出最优的顺序为:丁甲乙丙。
4.计算总时间S:S=丁所用总时间+c41+c12+c23=84min
六、模型的推广:
该模式是时间最优化的模型,有推广的价值。例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作业,多个部件如何按照先后顺序在不同车间进行生产等。
七、附录:
附录一(程序源代码):
function rst=CrtPower(a) %Find the Power of the matrix.
%**********************************************************
% This is Help Information About Power() Function.
% Find the min number in the matrix.
% Verison:1.0.0 Finish Date:27/08/2004
% Usage:
% Power(a) %a is matrix .
% return a rst.
%***********************************************************
Rows=length(a(:,1)); %Get the Rows of the matrix.
Col1=a(:,1);
Col2=a(:,2);
Col3=a(:,3);
rst=zeros(Rows);
for Count1=1:Rows;
for Count2=1:Rows;
if Col2(Count1)-Col1(Count2)>=0;
rst(Count1,Count2)=abs(Col2(Count1)-Col1(Count2))+abs(Col3(Count1)-Col2(Count2));
else
rst(Count1,Count2)=2*abs(Col2(Count1)-Col1(Count2))+abs(Col3(Count1)-Col2(Count2));
end;
if Count1==Count2
rst(Count1,Count2)=inf;
end;
end;
end;
a=[13,15,20;10,20,18;20,16,10;8,10,15;];
CrtPower(a)
function rst=FindMinParam(a,iCount,Diff)
%**********************************************************
% This is Help Information About FindMinParam() Function.
% Find the min number in defferent Rows and Cols the matrix.
% Verison:1.1.2 Finish Date:28/08/2004
% Usage:
% FindMinParam(a,iCount,Diff)
% a is matrix .
% iCount is Counter.
% Diff is the parame to Find the mininum in Different Row.
%***********************************************************
if nargout>1
error('Too many output arguments!');
else
if (nargin==0 | nargin>3)
error('Too many input arguments!');
else
Cols=length(a(1,:));
Rows=length(a(:,1));
if nargin==1
iCount=Rows * Cols;
Diff=0;
end;
if nargin==2 | nargin==3
if iCount>Rows * Cols
error('The search number is too big!');
iCount=Rows * Cols;
elseif iCount<1
error('The mininum is 1');
iCount=1;
else
iCount=iCount;
end;
if nargin==3
if Diff==1
Diff=1;
else
Diff=0;
end;
else
Diff=0;
end;
end;
rst=zeros(iCount,3);
for Count=1:iCount
Succ=0;
for RowCount=1:Rows;
for ColCount=1:Cols;
if (min(min(a))==a(RowCount,ColCount));
tmpMin=min(min(a));
tmpRow=RowCount;
tmpCol=ColCount;
if Diff==1
a(RowCount,:)=inf;
a(:,ColCount)=inf;
else
a(RowCount,ColCount)=inf;
end;
Succ=1;
break;
end;
end %End For
if Succ==1
break;
end;
end;
if Succ==1
rst(Count,1)=tmpMin;
rst(Count,2)=tmpRow;
rst(Count,3)=tmpCol;
end;
end;
disp(rst);
end;
end;
a=[13,15,20;10,20,18;20,16,10;8,10,15;];
FindMinParam(CrtPower(a),3,1);
八、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
书名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份
赵静 但琦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1.论文中没有写关键字;
2.论文中对模型的推广没有进行详细的叙述;
3.虽然此文中的方法对于此题目可以解决,但是如果是推广之后,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知道CrtPower()函数是没有考虑到推广问题的。)
4.格式问题。论文最后没有“英文摘要”,需要补充。
ps:附录本题目的原体:
沈阳建筑大学数学建模选拔题:
有四名同学到一家公司参加三个阶段的面试,公司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首先找公司秘书初试,然后到部门主管处复试,最后到经理处参加面试,并且不容许插队(即:在任何一个阶段4名同学的顺序是一样的),由于4名同学的专业背景不同,所以没人再三个阶段的面试时间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这四名同学约定他们全部面试完成以后一起离开公司,假定现在时间食早晨8:00,问他们最早何时能离开公司?
(单位:分钟)
秘书面试 主管复试 经理面试
甲 13 15 20
乙 10 20 18
丙 20 16 10
丁 8 1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