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徐峰兄之《软件工程之全程建模实现》阅读有感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首先,感谢兄台的直言,小子今天路过看到此文,因此回应。

1)关于截图的问题有不少朋友提到过,至于项目,有类似行业经验的人应该可以看得出来是属于哪些行业的项目。

说实话,小子不敢拿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做,否则,肯定会有公司找我算账的。

书中的截图都是经过修改后的图,比原图略显简单,但应该足够说明问题。

当然,完美结合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我要添加的词语,估计是美工或者电子社策划人员的考虑。这点,我向所有的朋友道歉。

2)我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方法,我个人认为也就是所谓的方法论,而不讲工程过程,因为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用户对象、不同的用户要求和行业特性,区别太多,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考虑,我认为能够写的,只有方法,而没有过程——这是小子一向的观点。所以,操作步骤是必需的,希望使读者看了书以后,可以自行按照书上的内容自行做一些摸索。

3)这一点我不太明白,所以,不好多讲。如果您有问题,欢迎您到我的blog或者csdn的软工板块上来单独提出。

4)这一点,也可能是小子不懂写书吧。很多人说过我应该想李维先生学习,可是,毕竟精力有限,只能希望再次丰富内容之后,我争取做得更好一些吧。

关于您的问题:

1)交互建模是对用例阐述在表现层的细化,它可以辅助做分析模型,因为它直接完成了用户的操作和系统的直接反映过程。

2)小子认为域模型、业务模型应该属于业务建模领域,不属于小子所言的分析模型或者说是rational的分析模型的范畴。

3)关于模式的问题说起来可能太多,不过,我窃以为Gof的模式更多的处于编码层,但是,应用了,你也不能解决你的业务问题,他所能提供的也是一个抽象层上面的方法,必须你选择正确的模式解决类似的问题而已,所以,这和文档模版以及数学公式的作用应该是相同的。

也许小子理解有些偏差,望不吝赐教。

4)关于基本框架方面的设计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在架构指导设计的过程中形成,并在设计结束后提取的,就算是jdbc的连接实现,也只是后台的一个实现类中的连接方法实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通用的,或者说是属于可重用构件方面的部分。

这部分在将来,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代码库来进行较好的支持,也就是将来MDA中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再次编码的部分。

不知道上面这些内容是否回答的完整,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