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军事图片
文/图寇永强林佳章光辉
8月23日,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一个特护病房里,站满了一大群手捧鲜花的人,桌上还放着一个大蛋糕。这天是海军某部战士王延良25岁的生日。躺在病床上的他收到了海南省红十字会带来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上面写道:“王延良同志:为了拯救患者的生命,您于2005年8月22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您的这一人道善举使患者获得了重生。特颁此证。”看着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王延良笑了。
2004年8月,因潜水训练将耳膜压坏的王延良在医院治疗期间作了无偿献血,并且填写了捐献骨髓志愿书。今年5月的一天,他接到海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南京有一名31岁的白血病患者正在病床上等待移植骨髓,而他与患者的血型完全匹配。工作人员问王延良是否愿意捐献骨髓时,他稍作沉思之后便说:“我愿意帮助他!”同时王延良告诉工作人员,能不能捐献骨髓还必须征求单位领导的意见。于是,海南省红十字会的王瑛主任专门向王延良所在部队的队长和政委反映了此事。领导表示,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在保证王延良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应全力救治病人。
8月22日11时至17时,王延良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提取。虽然有过两次献血的经历,但第一次在手术中看到自己的血液在各种管道里进进出出,王延良还是有些紧张。最难受的是,抽血时他需要连续6个小时保持同一姿态躺在床上。医生叮嘱他不能动,手臂稍一动,抽取的血中就会有气泡,会影响提取的造血干细胞的质量。
手术结束后,王延良连手臂都抬不起来了。不过想到自己能给另一个人以生命的希望,他觉得很开心。
不过,第二天出现了一点小意外。8月23日下午,南京的病人出现了紧急情况,第一次抽取的造血干细胞不够,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抽取。此时,身体虚弱的王延良完全可以拒绝第二次抽取。但是,他再一次在手术风险书上签上了名字。这一次,从17时到22时,王延良又进行了5个小时的漫长抽取。
第二次抽取后,王延良觉得舌头发麻,下半身酸痛,需要扶着墙才能走稳路。他在床上躺了很久才渐渐缓过劲来。
8月25日下午,当笔者赶到海口市人民医院3楼的血液科时,王延良正在午睡。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流露出的是坦然与平静,一条胳膊不太老实地滑出了毛毯。笔者正要帮他盖好,他醒了。同时,在这条左臂上,笔者发现了大小不等的几十个针眼,让人心怜,更让人敬佩。
血液科王琳主任告诉笔者,从8月17日开始,王延良每天都要打两针动员剂,其间还要抽血作各种化验、打青霉素消炎,于是他的手臂上留下了这些醒目的针眼。
笔者从谈话中得知,刚开始打动员剂的时候,王延良没有什么异常感觉,但是打多了以后就出现了不良反应——头和后背都十分痛,晚上睡觉特别不踏实。他一直都不喜欢打针,自嘲道:这次住院估计将一辈子的针都打了。
值班护士告诉我们,王延良的身体现正处于正常恢复期,每天必须抽血作检测,分析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恢复情况。她还告诉我们一个小小的细节,由于听说供体吸烟对捐献骨髓不利,王延良十分有毅力地戒掉了近10年的烟瘾。
王瑛主任说,王延良是海军驻海南部队中捐献骨髓的第一人。
谁说英雄的血只流在战场?为了人民生命的呼唤,将血注入百姓的体内,也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