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时代的口号是“只爱陌生人”,而MSN时代的口号是“不和陌生人说话”。MSN压倒QQ,本质上是因为网络清秋大梦已经醒了,MSN以一种反乌托邦的姿态适时地出现。
在奥威尔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比尔·盖茨发表了一个演讲,说:“奥威尔所描述的未来可怕野蛮景象,即技术作为统治社会的工具,并未成为现实。”是的,《1984》的反乌托邦没有到来:前几年靠技术虚构出来的虚拟世界还在天花乱坠,以为人类生存和交往的结构将被彻底颠覆,从此神游太空;没过几年,又灰溜溜地回到现实中来了。
在从虚拟到现实的悄然一跃当中,微软果断地抓住了一个机会。聊天工具QQ的成功,让微软急红了眼,欲借MSN messenger着陆中国,已成立一个MSN事业部。而这个即时通讯软件,正在把聊天的功能从虚拟的天堂拉回到人间。
今年开春,大家在碰见熟人时开始说:“你的MSN多少?有空MSN上聊。”一旦对方不碰这玩意儿,就开始为难:“那怎么办呢?要不,你赶快申请一个?!”MSN真是逼人太甚,情形比当年的QQ热还惨:以前,你尚可以推搪说太忙了,没空上QQ玩;而这回,人人都觉得MSN是谈工作谈业务的吃饭家伙,不用岂不被时代淘汰?
那些功能主义者可以挑剔出MSN与QQ的区别:QQ当对方不在线的时候可以留言,MSN不可以;QQ可以给对方发手机短信,MSN不可以;QQ可以任意地在网上搜寻陌生人并加入,MSN不可以,必须知道对方的E-mail;QQ的名单可以无限长,MSN不可以……当然,MSN在视频会议等功能上略胜一筹,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MSN是一个比QQ更强大的工具。可是,后发制人的MSN正在一点点地把QQ干掉,一点点地逼走那只曾经的小企鹅。
回首往事,当年腾迅QQ在深圳悄然出现,渐渐大热。它的号码已经达到了9位数,而且还在增加。“搜索在线者”的功能让这种即时聊天工具充满了不确定性。可以不断地寻找、加入、对话陌生人,阿猫阿狗纷纷在这里化身为另一个人,现实中的卑微、无奈、冷漠,全都可以在网上以另一重身份弥补回来。大家在双重人格中来回切换,乐此不疲,庆幸网络给了自己新生。匿名的cyber空间,真是网恋主义者的天堂啊。许多人都有过在QQ上和陌生人掏心掏肺的经历,或者和迷恋于Q友“同城约会”、一夜情,因为陌生人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毫无瓜葛,更安全。
QQ最热时,一位网络游侠大大剌剌地说:“出差?连酒店都不用住,每座城市我起码有一两个Q友。”他指的Q友当然是女性,都是他在QQ上一个一个地钓回来的。
MSN就完全不同了。加为M友之前,彼此必定已经认识。它只在朋友圈、同事圈、熟人圈里存在。真正让MSN在都市人群里野火一样烧起来的,还是在去年四五月间的SARS。北京人不敢上班,可工作还得做,就天天窝在家里,和同事用MSN强大的会议功能开会、发送文件,真正无纸化。功能化、实用性是它存在的理由,而不是像QQ那样,娱乐、做梦。
不确定性也意味着不安全感。曾写过《媒介安魂曲》的学者让·波德里亚就抱怨过:“如今,媒介只不过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工具,使现实与真实以及所有的历史或政治之真全都失去稳定性。……这一结果不是因为我们渴求文化、交流和信息,而是由于媒介的操作颠倒真伪,摧毁意义。”QQ强大的功能发展到后期,就意味着,你只要使用它,广告、病毒、陌生人全找上门了,而最不胜其扰的还是陌生人。有很多QQ用户,已经长久没有接纳过新人了,只跟同事谈工作;按他们的说法:“连跟朋友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哪耐烦招待一个陌生人?”这已渐渐向MSN的精神气质靠拢了。
MSN的亲密性最鲜明地体现在ID上。除了一个识别身份的前缀,很多人干脆把ID名做成一个一句话日记,天天换。加班了,出差了,生病了,吃西瓜了,找不到笔记本了,想恋爱了,买新衣服了,欠揍了……都可以入诗,而且长短不拘——都是熟人,每天看着朋友们的心情起伏跌宕,鸡毛蒜皮家常小事,有空就换换照片,简直滋生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纯真多美好啊”的幻觉。看到谁有什么好玩的事,不妨去调戏一番。MSN纯粹是朋友在聊天,只不过,把对话改在键盘上进行。
尽管这种电脑书写的形式永远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社群型聚会,它还是为共时性的不见面型会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改善着信息时代与日俱增的孤绝感。MSN是阳性的,明亮的。君不见,MSN上人人都是现实中的自己,表里如一,并且,满口的“偶系酱紫滴”不见了,开始说人话。
不管是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之争也好,是微软以惯常的垄断捆绑的方式欺负人也好,MSN压倒QQ,成为聊天工具进化链上的高端,本质是因为网络的清秋大梦已醒了,MSN以一种反乌托邦的姿态适时出现。
QQ时代的口号是“只爱陌生人”,而MSN时代的口号是“不和陌生人说话”。网络不是上帝的“第八日”,它只能复制现实的日常关系,而不能创造出美丽新世界,大家该干嘛还干嘛。技术人为制造出来的神秘不可知的虚拟世界,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风吹散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找到下一个心灵的投射与皈依之所?
文章出处: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