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师范大学某副教授策划的北京第一个“性教育夏令营”近日宣告失败。笔者以为,该活动之所以流产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性教育”毕竟不像其他的教育,不是想怎么教育、想在什么场合教育都可以的。
“把夏令营定名为‘小学高年级青春预备营’,三个月中报名者10人,5天收费1800元的定价,还没有企业赞助,终于遭致失败。”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夏令营的尴尬。在我国一般孩子参加活动的费用都是由父母出的,看到要组织孩子参加“性教育”夏令营,在尚不算太开放的我国,绝大多数家长的反应是唯恐避之不及,哪里还肯出钱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即使有不少思想开放的家长不反对孩子参加,但也认为该项教育在学校里开展较为合适,以夏令营这样的形式进行教育似乎不大妥当。
其实,我国青少年“性教育”是多途径、全方位的。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理卫生等都有涉及,而且内容广泛。笔者认为,全面的“性教育”是学校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该项教育应当和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如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等学科相互渗透,发挥好各自的功能。由各地不同学校小学生组成夏令营探讨“性教育”这一同班同学都觉尴尬的话题,能否起到作用,值得商榷。笔者以为,不管办什么夏令营都需要结合实际,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要,然后再开设有针对性、能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