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同行恋题材的影视作品正在步入主流。同性恋者的职业身份也正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接受。
目前在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NBC播出的“真人秀”时尚节目“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粉雄救兵》),正成为新的收视热点。节目以五个同性恋的男时尚设计师(时装,家居,发式及护肤,烹饪,文化)为主角,每一集他们会闯进一个普通的非同性恋男人的家中(多半是在他的女友、未婚妻、或太太的秘密邀请下),不由分说地“绑架”他,全方位地包装这个男人他们自做主张地把他经年累月收集的汽车模型、美女图片统统丢进垃圾筐,然后把他拖进可能永远不会踏足的美容院,再去时装店刻薄地对他的着装一番评头论足,然后选一堆他可能
永远不穿出去的衣服。当男人被折腾一番终于回家时,那个邋遢的公寓已变得时尚、贴切主人的个性,而且非常整洁(这很重要)。还来不及吃惊,他又被要求在20分钟内成为一个有品味的厨子,为女友或是太太在面貌一新的家里做一顿浪漫的晚餐——所有这一切的目的是告诉她(他)有多么爱她,并肯为她改变自己,从一个邋遢的男人到一个时尚、性感,充满自信的都市男人。
这个节目开放的态度、语言、以及成功的设计包装吸引了全美无数的同性恋及非同性恋观众。最初节目只在有线电视台HBO播出。由于收视率极高,今年,该节目被NBC买下,并为其投重金做广告宣传:五个气质各异的男同性恋设计师的大幅广告照片出现在纽约时代广场和好莱坞日落大道上,他们也由此一炮走红。
《粉雄救兵》的走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同性恋这个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影视节目题材,正在走进社会的主流。其实“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并不是一枝独放。
15年,从《费城故事》到《粉雄救兵》
过去几年里,流行的电视剧里不时会出现一两个同性恋角色,但都是不起眼的配角或逗笑的调味品,从未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1990年制作、后来十几年里雄踞美国电视收视率榜,被认为是几十年来“第一剧”的喜剧“Seinfeld”(《圣菲尔德》)里就涉及过同性恋的话题。刚刚告别观众的走红了若干年的电视剧“六人行”(《Friends》)里,主角之一罗斯的只在剧里出现过几次的前妻也是女同性恋。不过这些同性恋者都只充当了插曲的角色。
毋庸置疑,没有一个成熟的社会土壤,再好的同性恋设计师也不会被欣赏。更谈不上制作成电视节目。某种意义上说,《粉雄救兵》节目能够诞生和流行,折射出美国社会在同性恋问题上的渐趋成熟和平常心态。
15年前拍摄的影片“Philadelphia”(《费城故事》),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美国人的艾滋病恐惧心理。在那时人们的心目中,同性恋是社会的魔影、是孽源。没有人愿意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对艾滋病认知度的提高,和同性恋争取自己权益的运动的不断展开,美国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逐渐冰雪消融;也再没有人因为一个同性恋者进入游泳池而四散逃避。
同性恋者也从阴影里走出,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倾向。许多州在法规上给予同性恋以认可,比如承认同性恋生活伴侣如同婚姻配偶一样,一方可以享受另一方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等等。美国出现了同性恋国会议员,同性恋市长,同性恋律师们。至于那些多年里为同性恋所热衷的行当:设计、艺术、演艺等,更是不乏后来人。
及至再后来,如果谁对同性恋有些微词或讶异,都会被视为不太得体的社交举止。最近出现的美国某些州对同性恋婚姻的法律认可,虽仍风云莫测,但将同性恋的社会认可度又提了一个高度。于是有了现在电视节目中的故事:同性恋整洁精致的生活习性不再被视为怪癖,反而被发扬光大地用来包装非同性恋的“糙”男人们。
同性恋影视文化的演变
1997年,NBC就推出了以同性恋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Will & Grace”(《威尔和格蕾丝》)。在这部电视剧的4个主角里,两个男主角是同性恋;两个女主角是非同性恋。但剧中的男同性恋们都没有女同性恋的朋友——这或多或少披露了现实的一角,男女同性恋之间格格不入。这是美国影视作品第一次展示了都市雅皮士的生活色彩。你同时会对男同性恋家中时尚的家居,永远一尘不染的厨房,还有高尚入时的衣着留下深刻的印象。
2001年,美国有线台SHOWTIME推出一部名为“Queer as Folk”(《同性恋朋友们》)的系列剧。这是一个讲述几个住在一条叫作自由大道上的同性恋者生活的故事,但并未引起太大反响。直到《粉雄救兵》出场,同性恋题材与人物才开始大面积全方位地进攻主流媒体。此时,同性恋文化毫不遮掩地与主流文化进行碰撞。
该节目的创意始于其制作人David Collins在波士顿逛艺术画廊的一次经历:也是同性恋的David在画廊里偶然听见一个女人把自己身边的丈夫与同在画廊里的三个光鲜的同性恋男人作比较,她发出感慨,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像那三个男人一样衣着雅致而入时。结果,那三个同性恋男人真的过来对她的丈夫评头论足。一番愉快的你来我往之后,人人皆大欢喜地离开。David也从画廊一路冲回自己的制作公司,宣布一个新节目的诞生。
更少为社会显露的女同性恋形象也逐渐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约一年前,好莱坞一个女同性恋喜剧演员自己主持开创了一档日间脱口秀节目,其话题不乏与同性恋有关的内容。最近,第一部以女同性恋为题材的电视剧宣告出台,题为“The L Word”(《L的话》)。它描述了住在好莱坞的几个女同性恋的生活。剧中的主要人物有刚刚从院校毕业正谋求写作生涯的年轻作家、咖啡馆的店主、记者和网球手,等等。该剧的制作者Ilene Chaiken长期在好莱坞生活,曾为若干家大制作公司制作过各种影视作品。身为女同性恋的Ilene,一开始只是想把自己的生活写下来,后来发展成“The L Word”。
而所有这些同性恋节目的一个特征是,其制作者们均为同性恋。从电影《费城故事》到电视剧《L的话》,展示给我们的是美国一段同性恋影视文化的演变之旅。
最近的一个消息又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演变的继续递进和不可预计的终极:5月27日,美国音乐电视频道(MTV)宣布他们将于明年2月推出一个以同性恋,双性恋等为主要观众群体的全天候电视频道Logo。这个频道将真正成为同性恋者们的“电视之家”。
然而,电视剧永远只是电视剧。它反映了社会群体的心态与文化,但毕竟不是生活的忠实反映。“The L Word”播出后,来自女同性恋的观众认为:剧虽好看,但剧里的女同性恋们都太漂亮了,而且,都留着长发。看来,制作者们还是惦记着要取悦一下数量更多的非同性恋男观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