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高潮、女性乳房、大卵子、小精子是如何进化而来的?———
众所周知,人类的繁衍遵循着某种进化规则,然而到目前,科学家仍在试图更进一步解释一些细小而至关重要的进化问题。比如性别的决定在受孕时是否就已经具有了“游戏规则”?人们为何总以丰满的体态作为女性的性征?如今科学家找到了答案。
进化过程中何以出现性高潮
专家对一些灵长类做过长期观察,结果表明高潮并非人类独有。长臂猿交尾中达到顶点时会发出快意的叫声,雌性会抬眼望着骑在背上的雄性,双手抱住雄性的双腿,一边哼哼叫,一边更紧地抱在一起。把这些反应作为指标,专家对红面猴做了研究。
实验开始之前,首先在雌猴的子宫里埋入带无线信号发生器的压力计,交尾过程中,会使压力增大。这时的子宫收缩正好将精液尽量多地吸入宫腔,可见这是在提高受精机会方面的一大进化。
可是,随后又发现了仅此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的现象。美国通过对志愿者夫妇的调查得知,女性的高潮时间未必与射精同步,高潮还有受精目的之外的其他功能。也有专家通过对猴的研究提出“唯一说”,即雌性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以高潮来吸引复数雄性与其交尾,使孩子免受他们攻击。性是一种交往手段,用法依猴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对人类而言就是为了爱,为了培养爱才出现高潮。
女性的性征为何会出现
雌性担负哺乳任务,前胸当然大于雄性。可是在与人同属灵长类的猴子当中就不是这样,唯有人类、类人猿才具有这一特征。英国动物学家莫里斯认为这是性的信号,人实际上是站立的猴,从爬行进化到步行以后,前胸的膨大就作为给异性的信号突现了出来。
人类女性丰满的性魅力已为人们所公认,可是对人类祖先中的雄性来说它却毫无魅力可言,“怀孕、不再受精”这些通过被乳汁胀起的前胸给出的信号,使得雄性离开她们,类人猿不以哺乳期的雌性为性伙伴,因为她们不会为其生育后代。但大的前胸也是健康母亲的标志之一,表明她们能把孩子喂养大。
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家鲁本斯和波奇切利的画作都是以丰满的女性为美,旧石器时代也有维纳斯为典型代表。皮下脂肪多的女性即使饿上几天也不至于影响哺育婴儿,所以那时的男性多以丰满为择偶标准。
那么,最初是什么原因使前胸大起来的呢?据认为是类人猿直立后丧失了发情期的缘故。日本东海大学的夏本知郎教授曾提出“幼体成熟说”,这是人类进化理论中常提到的一个词汇,意即带着幼稚体态进入成熟期,所以人在长大以后也仍然离不开“性”趣、富于好奇心。在猴的世界里更是长幼同样不失童心,对母亲那样的乳房抱特殊感情也就不奇怪了。
夏本教授所著《人类的性来自何处》一书说明了前胸的进化过程,进化前的雌性只有平坦的前胸,可是其中总难免出现前胸较大些的年轻雌性,雄性见了马上亲切地联想到自己母亲的形象,而雌性则从他们当中选择那些较强悍的做伙伴,它们留下的众多子孙继承了这些特征,加上后来直立行走时胸腹部的展露无余,使得前胸大的雌性被选中的机会越来越多,由此形成了一种自然选择优势。
卵子与精子为何个体相差悬殊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所载,人的卵子肉眼可见,直径约0.2毫米,是人体最大的细胞,而精子即便以长度计也只有0.06毫米,若以体积比较则只有卵子的千分之一。由于这层关系它们露面的机会也相去甚远,卵子大约每一个月才排出一个,而不受时间限制的精子一次可排出2亿之众。
同样肩负生殖使命,它们的个体为何相差如此悬殊呢?首先要弄清为什么动物只分为两种性别。或许有人会说,是为了限制择偶时的成功率,维持稳定的数量。可又为什么让精子处在被选择位置呢?这是进化生物学领域的一个大课题。对性有多种定义方法,这里讲的是有性繁殖的生物,具有产生卵子、子房等这类大配子功能的个体称作雌性,而那些只产生精子、花粉等小配子的则称其为雄性。
产生什么样的配子繁殖成功率高,而且能提高结合之后的子代成活率?通过计算可以找出答案,这种方式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人们称其为“游戏法则”。通俗地解释就是:养分付出后若全部生成小配子确实可大量产生子代,但是小配子之间结合,造成个体养分缺乏,存活困难。反过来,若全部生成大个体配子,生存率虽然可以提高,而子代数量也明显减少了。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通常情况下由一种性别充当配子,用来大量产生可满足基本功能的最小个体;另一性别以较大个体少量生成,朝这一方向进化下去的结果就造成了大卵子,小精子。
另外,小个体有较好运动能力,可以尽情地去寻找能容它们寄生的大个体,这样的配子有利于生存。于是两个不同个体形成雌雄两性,并以集团出现。到了上世纪9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的哈米尔顿教授提出的细胞质非对称性,又对此做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这种个体差异是为了避免卵子和精子间闹“纠纷”,具体原因主要在精子身上,因为它们失去了以线粒体DNA为首的细胞质遗传基因。如果卵子精子都有细胞质遗传基因,结合以后就会互相猛攻对方的遗传基因,为避免这种混乱,结合之前,精子就很大度地事先解除了自己的细胞质遗传基因,而只带有核遗传基因。
据《科学朝日》、《日本经济新闻》等综合报道。
■相关发现
男人辨方向女人重形象
最近,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罗宾·杰尔博士借助核磁共振技术对男女大脑做了一项颇具突破性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令人迷惑的两性差异的根源,只能到我们的大脑中去寻找。男人女人的大脑有很多共同点,可实际上,它们不论在尺寸、结构、作用上都不是一回事。如同躯体一样,男人大脑大于女人10%~15%,然而,她们的大脑中司掌较高层次意识的区域如语言区,却充满比男性更丰富的神经细胞。人体的脊髓灰质和脊髓白质的容量男女也有很大差别,虽然女人大脑通常小于男人,但是她们大脑、脊髓中负责处理信息的脊髓灰质含量却大于男人。脊髓灰质是位于大脑和脊髓中的高级神经组织,这一区域的作用涉及思维和认知、判断能力。而脊髓白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纤维,它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白色脂肪物质,其作用是负责大脑中不同部位间的联络交流。
杰尔的发现解开了一个困扰学术界多年的谜团:智商高低与脑袋大小有关,而大脑小于男人的女性智力水平为何丝毫不比男人低。这项研究告诉了我们,因为女人的大脑效率更高,脊髓灰质赋予她们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女人具有比男人更敏锐的看相貌记名字的能力,而且在背诵记忆方面她们也做得更为突出。而男人则凭其脊髓白质较多的优势在方向性上更强于女性。一同去拜访旧友的夫妇二人,丈夫往往走在前面领路;驾校的女学员在“揉库”课目上总是没有男性通过得快,这些都看得出男性在空间方位识别能力上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