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车市到处弥漫着降价的气息,产销增幅从年初开始一路下滑,并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但汽车行业依然交出了一份可喜的半年利润报表。在近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发布的统计中,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实现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接近六成。各大汽车厂商无不对今年的利润充满了乐观的态度。然而,不少业内人士对此“牛市”仍不乐观,认为即使今年汽车销售有15%的增量预期,但利润率整体不会有大规模的提升。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因竞争而摊薄利润的问题,车市还在保利润还是保增长之间抉择着。
销量高促利润涨
在今年汽车市场产销两旺、高利润的增长曲线中,绝大部分的汽车企业都过得不错。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78%,其中生产轿车210.1万辆,同比增长53.21%。
“产销两旺的势头促进了汽车行业利润的大幅度上涨,此外,与去年同期的基数较低也有一定的关系。车市价格体系比较平稳,大规模、大幅度的降价没有出现。企业的挖潜,不断地降低成本也是利润提升的重要原因。另外,不少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推出新产品,对企业盈利的提升也大有益处。那些产品线丰富且能较均衡发展的企业赢面丰厚,量利双丰;而以1.6L以下小排量车为主打的企业则在单一车型的销量上获得了成功,虽然利润不高但由于规模效益,成本显现出了竞争力。”网上车市总监华雪分析说。
从今年的数据上看,合资企业中,上海通用与两大大众企业,都表现出了强大的赢利能力。上海通用在去年提出了降低成本增强盈利的目标,并不断推出新产品。不仅在产销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增长高达 49%的跳跃,成为今年半程的销量冠军,盈利能力也明显提升。而一汽大众有上海大众凭借帕萨特领驭与速腾的上市,以及普桑与捷达的热销,再次证明了在中国的王者地位。
在本土企业中,小排量的增长与海外市场的成功是自主品牌的重要增长点。奇瑞上半年以14.42万辆的销售量跻身行业第四,尽管QQ仍然是奇瑞的主力产品,利润率低,但凭借丰富的产品线与汽车出口的优势依然有不错的赢利能力。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统计:上半年小轿车出口快速增长,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小轿车出口数量占中国出口汽车总量的27.5%,出口金额达2.43亿美元,同比增长250%。由此看来,轿车出口依然是未来自主品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中高端车型利润高
“利润率高的车型主要集中在中高端的区域,15万-25万的新车在上市之初,都有高定价的现象。像宝来运动款从去年25.9万元上市,到被经销商联手买断以19.98万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一举降价将近6万元。近日价格又有所下降,最高降幅达1万元。可见企业当初考虑定价的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市场研究员胡凯说。
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整车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8.4%,利润率已急剧下降到4.04%。汽车厂商的不断降价,利润逐步缩水,成为整个行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去年,大家通过挖潜和降价,在今年能挤掉的利润已经不多,而原材料还在不断涨价,再降价只会一损俱损血本无归。难怪,合资企业宁可在中高端车型上挖空心思推新,而不考虑生产利润低的小排量车。上海通用能在行业中拔得头筹,除了多品牌的市场营销操作手法外,在君越、君威上价格稳定,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在今年下半年的新车目录上也可以看出,中高端的车型依然是各厂家主推的产品。
今年业绩不错的本土品牌也野心勃勃,不约而同地将产品线向利润率最高的中高端区域转移。奇瑞在今年调整了产品线,将产品布局设置为了“四四二”,将中高端的车型提高到了销售总量的两成。华晨骏捷的1.8T、吉利全新金刚以及比亚迪F3尊贵型都将在下半年上市,相信他们会以更令人心动的价格入市以抢取市场份额。而一汽与上汽在自主新车的切入点上,也瞄准了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丰厚而竞争也更为激烈的中高级车市场。
增长曲线高开低走
“今年前7个月,尽管与去年同比是增长的,但实际上是高开低走的曲线形势,前4个月是上升,5月后就是下降的曲线,与2005年低开高走的形势正好相反。”胡凯认为。“从下半年的产能、车型数量上看,增长将会放缓,利润更趋微薄。上半年集中上市的许多新车下半年都开始产能上量,市场供应会更充足,利润也会下滑。总体利润会高过去年,但不会超过10%。”
与国外汽车行业平均利润率相比,中国汽车行业目前的利润率仍然偏高。同时,利润下降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自发行为,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我国汽车产业调整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2006年汽车销售将增长10%-15%,达到640万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汽车价格的下降趋势还将持续3至5年,大部分国产车型的价格才会与国际接轨。
华雪也认为,目前需求是有限的,上半年好过了,下半年不知道厂商们要拿什么来拼。新车没有了,单车利润变得越来越薄也是不可改变的,市场要想不出现太大的滑坡,必须在保利润还是保增长之间做一个抉择。除非像凯美瑞一样,先挣利润,再争销量。(蓝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