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连读带翻一共看了4遍,说不上感触,只想谈谈感觉
有朋友已经提到,我转来的这几篇文章似乎没说什么实质的内容。这个我也同意,因为情有可原。幸地司先生提供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点到为止的内容,相信真正在做对日外包的朋友,即便只看到这些条条框框的内容,也会有很多感触的。幸地司先生本身从事的外包开发(中国方面)的咨询服务,在东京开设了好几期培训班,很想去听听的,可惜那是收费的,无奈囊肿羞涩,只好研究研究这些公开的讲义资料。
就内容而言,点到为止也好,内容泛泛也好,至少给我这样的感觉,日本人做事确实仔细。同样的一个外包开发,两国之间的认识差距还是很大的。日本方面已经不是90年代初期那种放鸭子式的培养方式了,他们开始研究的是实际开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完全实现外包的真正价值(之前的一篇译文“杂感:日方眼中外包开发的痼疾”中略有涉及)。
相反,国内做外包的方面呢?开发商大多还是想着怎么提高报价,怎么不断地接活,到头来受罪的只是底下的程序员,怨声载道地说做软件苦做外包更苦,但却很少有人去考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我自己来说,我认为问题原因还是在开放商的领导层的急功近利,到头来赚足了的是公司的领导,但受害者是发包方和底层的程序员,唯一的“坏人”也成了发包方。
此外,最近发现号称专门培训对日软件人才的培训机构一下子冒出来很多,也收到过他们发来的机构介绍。从侧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来看,培训内容无非就是增加了一些日语课程。上一段提到了一个90年代时的“放鸭式的培养方式”,说得是上海的某家著名的对日软件公司。早在90年代初,他们就受到某日本著名证券公司的委托,在上海培养对日SE。据说当时该日本方面提供每年每人1万美元的培训费(回想当时的物价/收入水平吧),但员工(或许应该叫学员)在培训期间每月公司600RMB。培训一年之后这些人都被送到日本,与其说是SE,不如说就是底层的PG。几年之后这些被送来的SE跳槽的跳槽,回国的回国,反正留下来的没有几个。
举这个家上海公司的例子无意想影射什么,只是感觉10多年来,对日外包的企业多了不少,对日软件人才的培训机构多了不少,但为什么他们的做法跟10多年前的做法没什么两样呢?很明显,国内考虑的很多事情日本人已经明白了,他们正在考虑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相反,很多国内开发上还不能了解日企做外包的真正目的,他们真的只是想削减成本吗?
看到CSDN上有很多朋友讨论印度外包的模式,讨论我们的优势,讨论如何赶超印度。对于那边的事情我也只知道个皮毛,没资格发表什么意见。但我建议,现在正在做对日软件的朋友,不妨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多了解和学习些日本企业的做事方法,“效率、务实、负责”说起来很简单,可我们往往就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