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环境的启动及中文化
本文是构造Linux的图形化安装程序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在安装程序装入内存之后,如何启动图形环境并设置中文语言环境。文中除了介绍安装程序对这两个功能的具体编程实现,还介绍了Linux中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如何定制安装程序显示中所需要的Locale环境(Glibc和X Window系统两部分),po文件的处理。
在安装程序的第二阶段运行结束之后,整个安装程序已经被调入了内存,这时控制从安装程序的加载程序转到了安装程序的主程序执行。这时的安装程序就像是一个从Linux的控制台环境启动的程序,这个程序进行自动检测并进行基本的设备配置。为了进行图形化安装,安装程序的主程序会启动XFree86子系统并设置,同时设置当前的语言环境为中文环境。
1. 多语言环境支持
为了贚inux下实现多语言支持,必须在定制安装程序时,引入与glibc和图形环境两者对应的多语言环境支持。对于glibc环境而言,它是整个Linux中文化的基础,我们需要在/usr/share/locale目录下保存Locale信息,在/usr/share/consolefonts目录下保存字体信息,在/usr/lib/gconv目录下保存字符转换模块的信息。
对于X Windows环境,我们需要在/usr/X11R6/lib/X11/locale目录下保存X Locale的配置,同时在/usr/X11R6/lib/X11/fonts目录下保存正常显示所需要的字体集。
在安装程序启动之后,必须正确设置LC_*变量同时调用setlocale函数。为了能显示中文,安装程序还必须加载正确的中文字体。
1.1. 国际化的基本概念
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简写为I18N)是指软件在设计结构和机制上支持多语言的扩展特性,其功能和代码设计不针对某一特定语言和地域。Locale是ANSI C语言中最基本的支持国际化的标志,对中文Linux来说,支持中文Locale是最基本的要求。
1.1.1. Locale环境
Locale的命名规则:<语言>_<地区名>.<字符编码名称>
对于zh_CN.GB2312而言,zh表示中文,CN表示大陆地区,GB2312表示使用的字符集为GB2312。
Locale使用一组分类,用户可以独立的操纵每一组分类。用户既能用设置环境变量的方法,也能使用setlocale设置它们。这些分类都保存在/usr/share/locale下。它们包含了:
LC_COLLATE
用于比较和排序。
LC_CTYPE
用于字符分类和字符串处理,控制所有字符的处理方式,包括字符编码,字符是单字节还是多字节,如何打印等。
LC_MONETORY
用于格式化货币单位。
LC_NUMERIC
用于格式化非货币的数字显示。
LC_TIME
用于格式化时间和日期。
LC_MESSAGES
用于控制程序输出时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提示信息,错误信息,状态信息, 标题,标签, 按钮和菜单等。
LC_ALL
它不是环境变量,只是一个宏,可使用setlocale设置所有的LC_*环境变量。这个变量设置之后,可以废除LC_*和LANG的设置值,使得这些变量的设置值与LC_ALL的值一致。
LANG
它的值用于指定上面环境变量没有设置的所有变量值。如果指定了上面任何一个变量的值,则会废除对应的LANG值的缺省设置。
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环境变量LC_ADDRESS,LC_IDENTIFICATION,LC_PAPER,LC_NAME,LC_TELEPHONE,LC_MEASUREMENT。
标准Locale:
"C"
这是标准的C Locale。它所指定的属性和行为由ISO C标准所指定。它是程序启动时缺省使用Locale。
"POSIX"
这是标准的POSIX Locale。它是标准的C Locale的别名。
""
空名字是让程序选择当前环境设置值。
设置一个中文环境需要正确的设置上述Locale变量,举例来说,在使用zh_CN.GB2312环境时,使用locale命令,所见到的系统环境为:
LANG="zh_CN.GB2312"
LC_CTYPE="zh_CN.GB2312"
LC_NUMERIC="zh_CN.GB2312"
LC_TIME="zh_CN.GB2312"
LC_COLLATE="zh_CN.GB2312"
LC_MONETARY="zh_CN.GB2312"
LC_MESSAGES="zh_CN.GB2312"
LC_PAPER="zh_CN.GB2312"
LC_NAME="zh_CN.GB2312"
LC_ADDRESS="zh_CN.GB2312"
LC_TELEPHONE="zh_CN.GB2312"
LC_MEASUREMENT="zh_CN.GB2312"
LC_IDENTIFICATION="zh_CN.GB2312"
LC_ALL=
1.1.2. 创建Locale环境
为了建立locale环境,我们必须具备下面的描述文件:
locale-data
这个文件定义了Locale环境(LC_*)的所有细节,包括字符的分类与转换,字符排序,区域显示时间,货币显示格式等等。通常是保存在系统的/usr/share/i18n/locales目录下。
charmap
这个文件定义了Locale中所有字符与内码的对应关系。通常是保存在系统的/usr/share/i18n/charmaps目录下。
这两个文件都是纯文本文件,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直接察看和修改。通过这两个文件就可以生成对应的locale环境。缺省条件下,生成的locale环境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usr/share/locale目录下。把这两个文本文件生成locale环境的工作是由localedef程序实现的。举例来说,生成zh_CN.GB2312的locale环境:
mkdir /home/usr/share/locale/zh_CN.gb2312
localedef -I zh_CN -f GB2312 zh_CN.GB2312 --prefix=/home
cd /home/usr/share/locale/
mv zh_CN.gb2312 zh_CN.GB2312
这几条命令在/home目录下,生成Locale环境zh_CN.GB2312。因为按照POSIX标准,一个Locale的编码名称是大小写无关的。虽然我们指定的是大写的GB2312,但是glibc为了统一起见,它会生成一个小写的编码名称。但是由于很多程序依赖于zh_CN.GB2312,因此对这个文件进行了改名。
除了Locale环境之外,您还需要gconv文件。这一组文件是用来定义glibc的gconv系统在遇到GB2312编码的字符时,应使用哪一个模块来处理。gconv-modules文件描述了字符编码和处理模块文件对应关系。例如,在/usr/lib/gconv/gonv-modules文件中,需要包含下列行:
alias GB2312// EUC-CN//
1.1.3. X Window系统的多语言环境
X Window系统的多语言环境是在系统底层libc的Locale架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X函数库需要利用libc提供的函数来进行字符之间的转换。因此,为了使X Window应用程序的Locale正确工作,您必须首先设置一个正确的libc Locale环境,同时正确设置LC_CTYPE这个类别。
指定了编码方式并且将字符的辨识和转换用libc的函数处理之后,X Window系统的多语言处理的主要问题就变为图形显示和输入了。在X系统下,多语言环境必须能做到多语言字符图形化输出和字符输入。字符的图形化输出还要处理字型,这又与字型的设定方式有关。
与libc一样,在X Window系统下也有关于Locale的设置部分,称为X-Locale。XFree86系统都把它保留在/usr/X11R6/lib/X11/locale目录下。在这个目录下的每个Locale都有一个目录,存放各自的X-locale,一般这个文件的名字是XLC_LOCALE。这个文件里面包含了跟该区域编码相关的设定,而文件中以#字号开头的是注释。以安装程序上简体中文XLC_LOCALE的内容为例:
XLC_FONTSET
# fs0 class (7 bit ASCII)
fs0 {
charset {
name ISO8859-1:GL
}
font {
primary ISO8859-1:GL
vertical_rotate all
}
}
# fs1 class
fs1 {
charset {
name GB2312.1980-0:GL
}
font {
primary GB2312.1980-0:GL
}
}
END XLC_FONTSET
以上内容定义的是显示Locale时使用的字符集。在多语言环境中,为了同时显示中英文,系统往往需要多种字体。例如,上例中表示:在显示简体中文时要使用两种不同编码的字体,其中一个是使用了GB2312编码的中文字体,其字体名称以GB2312.1980-0结束,另一个是ISO8859-1编码的英文字体,其字体名称以ISO8859-1结束。
XLC_LOCALE的下一部分定义了Locale中的字体在X系统中的处理方式:
XLC_XLOCALE
encoding_name zh.euc
mb_cur_max 2
state_depend_encoding False
wc_encoding_mask \x30000000
wc_shift_bits 7
cs0 {
side GL:Default
length 1
wc_encoding \x00000000
ct_encoding ISO8859-1:GL
}
cs1 {
side GR:Default
length 2
wc_encoding \x30000000
ct_encoding GB2312.1980-0:GL; GB2312.1980-0:GR
}
END XLC_XLOCALE
cs0定义的部分为iso8859-1编码的英文字符,每个字符占用一个字节。cs1定义的部分为GB2312编码的中文字符,每个字符占用两个字节,这两个字节都必须用GB2312.1980-0的字体来表示。注意,对于上面的X设置,GB2312.1980-1类型的字体是无法正常显示的,除非用户修改X Locale。
除此之外,/usr/X11R6/lib/X11/locale还使用locale.dir和locale.alias文件定义可用X-Locale的名称和位置。其中,locale.dir定义了每个X-Locale文件的位置以及实际的Locale名称。locale.alias文件则定义了每个Locale可能的别名。
X Window 的字体存放在/usr/X11R6/lib/X11/fonts目录下,一般使用PCF的字体。在将新的字体文件拷贝到此目录之后,运行
mkfontdir
由这条命令更新改目录下的fonts.dir的内容。例如,
fzs14.pcf.Z fzs14
helvR12_iso01.pcf.gz -adobe-helvetica-medium-r-normal--12-120-75-75-p-67-iso8859-1
上面两行的信息是从字体文件中抽取出来的,比如,helvR12_iso01.pcf.gz文件中就包含iso8859-1编码的文件。但是,字体文件fzs14.pcf.Z就不包含类似的字体说明信息,因此我们还需要使用fonts.alias文件建立字体别名。
-hlc-song-medium-r-normal--14-140-75-75-c-140-gb2312.1980-0 fzs14
这样在安装程序使用下面的资源时,X Window系统就知道要加载fzs14字体了。
style "font" {
fontset="-*-helvetica-*-r-normal-*-14-*-*-*-*-*-iso8859-1, -*-medium-*-14-*-*-*-*-*-*-gb2312.1980-0"
}
1.2. 安装程序的国际化实现
自动生成po文件
在安装程序中,定义了两个函数_()和__(),前者是对传入的串进行翻译,后者是直接返回传入的串,凡是要进行多语言支持的串必须使用这两个函数。它们两者在安装程序中的用法是不同的。前者是用于一些可以进行重建的界面控件,并且它们的值一般作为局部变量出现;而后者一般用于全局变量,为了让这个串显示多种语言,需要使用translate()函数进行处理。使用这两个函数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很方便的使用xgettext程序自动生成po文件。
xgettext只对c语言的源程序文件生效,因此在使用它之前必须先将perl源程序转换为c程序,然后再运行xgettext自动提出需要进行多语言处理的文本串。下面的程序段是po目录下Makefile文件的一部分,它可以自动生成空的po文件。
PMSFILES = $(wildcard *.pm)
PMSCFILES = $(PMSFILES:%=%_.c)
POFILES = $(shell ls *.po)
all: $(PMSCFILES) DrakX.pot
clean:
rm -f empty.po messages $(POFILES:%=%t) $(PMSCFILES)
verif:
perl -ne '/^\s*#/ or $$i += my @l = /\b__?\(/g; END { print "$$i\n" }' $(PMSFILES)
perl -ne '$$i += my @l = /\.c:/g; END { print "$$i\n" }' DrakX.pot
DrakX.pot: $(PMSFILES)
xgettext -F -n --keyword=_ --keyword=__ -o $@ $(PMSCFILES)
rm $(PMSCFILES)
$(PMSCFILES): %_.c: %
perl -pe 's|^(__?\()| $$1|; s|#([^+].*)|/*\1*\/|; s|$$|\\n\\|' $< > $@
处理po文件
在安装程序中po文件并不进行编译。因为perl语言处理文本文件的能力非常强,所以它直接作为文本文件形式存在。在调入po文件时,perl根据msgid和msgstr的内容生成一个hash结构,然后由此结构进行文本串的处理。
#- 此函数加载指定语言的po文件
sub load_po {
my ($lang) = @_;
my ($s, $from, $to, $state, $fuzzy);
#- 将$s中的内容作为一个perl文件存在,在这个文件中生成一个巨大的hash结构
#- 当进行多语言处理时,根据这个hash结构获得翻译的文本串。
$s .= "package po::I18N;\n";
$s .= "no strict;\n";
$s .= "\%{'$lang'} = (";
$f = "po/$lang.po";
local *F;
my $pid;
unless ($f && -e $f) {
… …
#- 如果文件不存在,则从压缩包中取出此文件,并打开
}
local $_;
while ( ) {
/^msgstr/ and $state = 1;
/^msgid/ && !$fuzzy and $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