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时标
时标意指一种将时间分配到事件的制度。现时有两类时间标准广泛被采用。一种是基于天文学,另一种则以原子振动的频率作为依据。
1.视太阳时
视太阳时是一种源于太阳所见位置的时间标准。日晷可直接显示视太阳时。
2.UT0
由于地球轨道并非圆形,其运行速度又随着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改变而出现变化,因此视太阳时欠缺均匀性。视太阳日的长度同时亦受到地球自转轴相对轨道面的倾斜度所影响。为着要纠正上述的不均匀性,天文学家计算地球非圆形轨迹与极轴倾斜对视太阳时的效应。平太阳时就是指经修订后的视太阳时。在格林尼治子午线上的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UT0),又叫格林尼治平时(GMT)。
3.UT1
UT1 与 UT2 是两种较 UT0 均匀的时标。随着较为精确的时钟面世,天文学家发现在不同地点量度的世界时出现差别。这种差别是由于地轴摆动而引起的。各地天文台详细测量了地轴摆动的影响后,制定了一种称为 UT1 的新时标将这种影响删除。
4.UT2
在时钟的精确度进一步改进后,又发现 UT1 具有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地球自转率的季节性变动引起的。上述影响经修正后,得到一种更加均匀的时标称为 UT2。
5.国际原子时(TAI):
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国际原子时是根据以上秒的定义的一种国际参照时标,属国际单位制(SI)。
国际原子时标是一种连续性时标,由1958年1月1日0时0分0秒起,以日、时、分、秒计算。原子时标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则只为数毫秒。
6.协调世界时(UTC):
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衷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了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UT1)相差不会超过0.9秒,有需要时便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TAI)之间会出现若干整数秒的差别。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IERS)负责决定何时加入闰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