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演示:(用鼠标直接拖拽下面的物体)
大家都知道三维的点都有3个坐标,但FLASH只是有二维的坐标,所以要在FLASH里实现“三维”的效果,就需要对点的坐标进行转化,简单的说,就是怎么把三维坐标转换成二维坐标。(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三维,而是一种视觉欺骗,看上去像三维的就这么回事。所以上面三维带引号。)
一、三维坐标系转化成二维坐标系
(1)、坐标的转换
flash中场景左上角为(0,0),而在数学中是场景中心为(0,0),怎样把它转成数学中的坐标系呢?
1.FLASH里的坐标视图
x=Stage.width/2; // Stage.width是场景的宽;
y=Stage.height/2; // Stage.height是场景的高;
这样就把原坐标的原点移动了,场景的中心点,不过,Y轴还是向下,为正的。(这在后面做旋转时要注意的。)
(2)、角度的转换
flash中Math函数里的参数都要用到弧度,所以角度与弧度之间的转换是需要知道的。
在flash as中,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达式来进行转换:
hudu=jiaodu*Math.PI/180; / /把角度转换为弧度,公式为:弧度=角度 *3.14/180,3.14为pai
jiaodu=hudu*180/Math.PI; / /把弧度转换为角度,公式为:角度=弧度*180/3.14,3.14为pai
(if (jiaodu<0) { jiaodu = jiaodu+360; }/* 转换后的角度的范围从-180到180, 数学中的角度从0到360,所以小于0时加上360 */)
2、flash中的三维坐标系
如图3,z轴表示一个物体离屏幕的远近,当物体的z轴位置增加时,物体朝远离屏幕的方向运动,当物体的z值减小时,物体朝接近屏幕的方向运动。
图3:三维坐标系
图4:二维与三维的点的关系
3、三维坐标转换成二维坐标
如图4,已知一个点(x,y,z),利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d/(d+z)=y1/y,推出:y1=d*y/(d+z),可在二维平面上来表现空间上的点的位置。进一步把它简化。提出因子d/(d+z),用ratio(比率)表示,这个公式就变为
ratio=d/(d+z);
y1=ratio*y;同理可推出
x1=ratio*x;
二、控制物体的属性(大小,层次,透明度等)
1、控制mc的大小
在三维坐标中,当z值增大,也就是远离屏幕时,物体应越小,反之越大。
我们可以用上满的ratio,当z增加时,ratio减少,因为在ratio中,z是作为分母的。反之,当z减少时,ratio增加。所以可用ratio来控制mc的大小。如下:
mc1._xscale=mc._xscale*ratio;
mc1._yscale=mc._yscale*ratio;
2、控制mc的层次
z值最大,物体应在最底层,最小,在最上层,
所以mc的层次可以有z组成,可以用很大的数减z,也可以让z除以负数,等等,这里方法比较灵活,也是做”三维”效果的关键,主要要在调试中确定适合设计的方法。flash中,设置mc的层次用swapDepths,如下:
mc.swapDepths(1000-z);//设置mc的层次
mc.swapDepths(z/-4);
3、控制mc的透明度
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模糊些,近处的物体清晰些,在flash中,可用_alpha来控制,方法和控制大小类似,不在介绍原理。如下:
mc._alpha=100*ratio;
4、控制mc的角度(旋转)
这一步最难,也最好的东东。学习以后,你将能制作出非常cool的效果
旋转有三种,x旋转:坐标x不变,y旋转:y不变,z旋转:z不变,我们先来推导z旋转。
如下图:从点(x,y,0)转到(x1.y1.0),求点(x1.y1.0)
利用数学中的正弦、余弦公式得出
x1=r*cos(a+b),而cos(a+b)=sina*cosb+cosa*sinb
推出:x1=r(cosa*cosb-sina*sinb)
又因为x=r*cosa,y=r*sina
所以x1=x*cosb-y*sinb
同样推出:y1=y*cosb+x*sinb
这就是z旋转的公式。用同样的方法可推出x旋转,y旋转的公式。总结如下:
给定点:(x,y,z)
绕x轴旋转后的点(x1,y1,z1)
绕y轴旋转后的点(x2,y2,z2)
绕z轴旋转后的点(x3,y3,z3)
x旋转(x不变)
x1=x
y1=y*cosb-z*sinb
z1=z*cosb+y*sinb
注:x旋转要注意,在FLASH中x1=x
y1=y*cosb+z*sinb
z1=z*cosb-y*sinb
是先加后减,因为FLASH里的Y轴是反的,箭头向下的。
y旋转(y不变)
x2=x*cosb-z1*sinb
y2=y1
z2=z1*cosb+x*sinb
z旋转(z不变)
x3=x2*cosb-y1*sinb
y3=y1*cosb+x2*sinb
z3=z2
从以上公式可看出,在flash要实现旋转,先要求x轴的旋转点,再求y轴的旋转点,最后再求出z轴的旋转点。最后我们来一个x旋转的应用
三、制作x轴旋转的正方体
1、在场景中画一小球,并按F8转换为mc,实例命名为qiu。
2、增加一层,命名为as,接下去我们来写as,如下:
_root.onLoad = function() {
shumu = 8;
// 定义复制小球的数目
qiu._x = 6000;
// 让原始小球消失
for (var i = 0; i<shumu; i++) {
duplicateMovieClip("qiu", "qiu"+i, i);
}
// 复制小球,作为正方体的八个顶点
qiu_pos_x = new Array(100, 0, 0, 100, 100, 0, 0, 100);
qiu_pos_y = new Array(100, 100, 100, 100, 0, 0, 0, 0);
qiu_pos_z = new Array(50, 50, -50, -50, 50, 50, -50, -50);
// 从三维坐标中取正方体的8个顶点的坐标,保存在数组中
D = 200;
// 观察者与屏幕的距离
hutu = 0.001;
// 控制旋转的速度
b = hutu*180/Math.PI;
// 角、弧度的转换
};
_root.onEnterFrame = function() {
for (var i = 0; i<shumu; i++) {
x1 = qiu_pos_x[i];
y1 = qiu_pos_y[i]*Math.cos(b)-qiu_pos_z[i]*Math.sin(b);
z1 = qiu_pos_z[i]*Math.cos(b)+qiu_pos_y[i]*Math.sin(b);
// 按公式计算
qiu_pos_x[i] = x1;
qiu_pos_y[i] = y1;
qiu_pos_z[i] = z1;
// 更新数组元素
ratio = D/(D+z1);
perspective_x = x1*ratio;
perspective_y = y1*ratio;
// 按公式计算
_root["qiu"+i]._x = 275+perspective_x;
_root["qiu"+i]._y = 200-perspective_y;
/ 设置球的坐标
_root["qiu"+i]._xscale = _root["qiu"+i]._yscale=50*ratio;
// 球的大小
_root["qiu"+i].swapDepths(10000-qiu_pos_z[i]);
// 球的层次
_root["qiu"+i]._alpha=100*ratio;//设置透明度
}
};
3、按CTRL+Enter测试,一个简单的3D旋转就形成了。
(至此为止,上面部分的教程很大程度上是参考《flash 3D 基础教程》(作者:zjs35 文章来源:flashempire 更新时间:2004-4-7)的,本人只在上面做了微小部分的修改,主要因为这篇对FLASH_3D效果的基础理论确实写的很好。修改的部分,是本人在学习之后,自己在实践练习中发现的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接下来将为大家解析一篇某人大虾写的立方体旋转的FLASH_AS,这位大虾是用纯AS写的,只要把代码全部复制到第一桢就可以了。我将做详细的解析!!!
//先给各项赋值,为后面的编辑作做准备
plane = [0, [0, 1, 2, 3, 4], [0, 5, 6, 7, 8], [0, 1, 2, 6, 5], [0, 2, 3, 7, 6], [0, 4, 3, 7, 8], [0, 1, 4, 8, 5]]; //给立方体的8个点都标上数,这里定义的数组是立方体的6个面,每个面上4个点,上面的数字就是哪四个点组成一个面,每组前面多个0,是为了下面做循环调用是方便,循环可以从i=1开始。大家自己可以根据上面的数组。画出它在三维坐标中的立体图形。另,第一“0“,其实是[0,0,0,0,0]。
dx = [0, 1, -1, -1, 1, 1, -1, -1, 1]; //这里是给8个点在三维坐标定义数组,竖着看,没一行就是一个点坐标的(x,y,z) ,另没组前面多个0,是为了下面做循环调用是方便,循环可以从i=1开始。
dy = [0, 1, 1, 1, 1, -1, -1, -1, -1]; //
dz = [0, 1, 1, -1, -1, 1, 1, -1, -1]; //
colour=0x4499FF //这里定义的是立方体的颜色,其实,要6个面,每个面的颜色不同,就把这个colour定义成数组就可以了。同样前面加个0,也是上面的理由。
//colour=[0,0x4499FF,0x6F13EC,0xF1F00E,0x6CE31C,0x26D9A3,0x808080];
trans = Math.PI/180; //下面的弧度和角度的转换用
cube_width = 100; //用于设定立方体的边的长度
d = 400; //// 观察者与屏幕的距离
num_planes = plane.length-1; //num_planes=6
num_nodes = dx.length-1; //num_nodes=8
num_nodes_per_plane = plane[1].length-1;//num_nodes_per_plane=4
xz_angle_inc = 0; //下面这4个定义对用鼠标控制旋转的速度有关,
yz_angle_inc = 0;
angle_inc_factor = .1;
angle_dec_factor = .9;
o_x = Stage.width/2; //把坐标原点移到屏幕中心
o_y = Stage.height/2;
node = new Array(); //定义新数组
p_node = new Array();
//边长调整... 主要是求出8个点,在设定边长,情况下的坐标
for (i=1; i<=num_nodes; i++) {
node[i] = new O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