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子杀母制皇帝即立某妃子的儿子为太子后,即赐此王妃自尽。此做法始于汉武帝,在北魏时被定为制度。以至北魏的妃子们都不愿生子为太子。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后妃既能对政治产生影响,同时,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又戏弄着她们的人生,倏忽之间可由至尊跌落为贱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命运不堪回首。
后妃的地位与能否为皇帝生下皇位继承人有很大关系。在通常的情况下是母以子贵,如卫子夫、王政君、叶赫那拉氏都是在生下皇子后,地位迅速提高,成为皇后和太后的。但是,有些时候,子贵母死,下场反不及无子的后妃。
西汉武帝春秋已高,欲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而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还很年轻,武帝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女主专权的局面,犹豫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在自己生前除掉钧弋夫人。钧弋夫人无端被谴,武帝下令将之处以死刑,钩弋夫人脱掉首饰向皇上叩头求恕。武帝命令下人把她拉下殿去,送入宫廷监狱,夫人临下殿时,还频频回首,希望皇上能回心转意。武帝却挥挥手说:“赶快走,你活不成了!”钩弋夫人死时暴风扬起尘沙,百姓们都为她感到忧伤。后来武帝对他的左右侍臣解释这件事时说:“从前国家所以有变乱,是由于君幼母壮的缘故。女主骄慢放肆,无人能禁止,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吕后吗?”正因为如此,武帝后宫为之生育后代的嫔妃,无论生男生女,其母亲都遭责罚而死。
北魏从道武帝开始,凡为储君之母即被赐死,先后有八位帝母作了此种制度的牺牲。北魏道武帝的宠妃刘氏,生长子拓跋嗣,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刘氏受命自杀。拓跋嗣思念母亲,悲伤泣哭。道武帝安慰他说:“过去汉武帝将立太子,先杀太子的母亲,是唯恐女主干政。现在你为太子,我不得不效法汉武故事。”太子听后,仍然悲伤不能自抑,被气恼的道武帝赶了出去。北魏孝文帝的母亲李氏,也是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而被赐死。
孝文帝的爱妃林氏,生拓跋恂,立为太子后,林氏依旧例被赐死。孝文帝母亲死于斯,爱妃又将死于斯,心中十分不忍,求之于当权的冯太后,要求不袭旧法,但被太后拒绝。冯太后想让自己的侄女正位中宫,必欲置林氏于死地,于是林氏只好婉转赴死了。由于北魏有此残酷的旧例,以至妃嫔们“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嫔妃们不愿生太子”的消极反抗,使孝文帝只留下孝明帝一根独苗,而孝明帝则根本无子嗣。为皇统计,宣武帝只好取消“子贵母死”的惯例。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连传统社会的史家们也抵评为“矫枉之义不亦过哉!”(《北史·后妃传》)
北魏宣武帝元恪时笃信佛教,不忍杀生,“立皇子诩,始不杀其母”。结果元诩即位后,母胡太后干政,胡作非为,加速了北魏王朝的灭亡。胡太后在历史上是著名的淫妇,元恪废除野蛮制度有利于后世,但却摊上了这么一个货色,可算遇人不淑。
由于这种制度过于残酷,北魏之后各朝均不实行。清咸丰帝临死,传位于载淳,担心其母慈禧干政,有人建议效仿“钩戈故事”,咸丰不忍实行,成全了慈禧一代女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