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手机当心“侵入”

王朝手机·作者佚名  2006-11-2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读者耿先生用手机蓝牙功能向好友发送一张生活照,结果却被一位同事接收了

本报实习记者报道在备有“蓝牙”功能的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一种被他人“侵入”的现象正逐渐出现。昨天,曹先生致电本报,反映日前在电影院蓝牙手机不断受到“侵入”的事。“离我不远处有位我的同事,不过,后来我感到不是他发来的。但是我又不好关掉蓝牙,因为我又怕我的同事找我。”曹先生还进一步提出了有可能被别的蓝牙手机“侵入”的担忧。读者耿先生向本报讲述了他经历的一件尴尬事。他用手机的蓝牙功能向一位好友发送了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结果被另一位不太熟的同事给接收了。

据了解,蓝牙(Bluetooth)使用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ISM频带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带,因此使用其中的某个频段都会遇到不可预测的干扰源。目前手机的蓝牙功能已经能够较为成功地克服干扰,但是在搜寻匹配对象时却无法辨别对方的电话号码。这样,耿先生的手机只能告诉他搜寻到了另一部蓝牙手机,但不能明确地告诉他这部手机的身份。“一不小心,我就想当然地认为那就是我要发送的对象了。”耿先生无可奈何地说。

随后,记者以客户的身份向一些手机厂家进行了咨询。诺基亚客户代表孔小姐建议在该品牌手机的蓝牙选项里选择“隐藏”,“这样,别的蓝牙手机就无法搜寻到你了。”

而该公司的郁小姐则建议输入较复杂的密码,“从理论上讲,是有被别的蓝牙侵入的危险,但是,你可以采用较长的密码,增加被破解的难度。”

索尼爱立信客户服务部的陈小姐则表示,客服部尚未做过蓝牙安全方面的测试,但是她认为“公司其他部门肯定做过”。她愿意尽快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该部门的白小姐解释说,蓝牙的主要功能是方便信息的传输。由于蓝牙的有效范围一般来说为10厘米到10米,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同事们都能看到是谁在发送信息。北京赛迪顾问某部门的王经理说:“蓝牙技术的发展前景曾经在业内讨论得十分热烈,但是很少有研究者提出它的安全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