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市集 《大教堂与市集》读后感
在软件界,我相信很少人会不知道Linux这个名词,在M$的Windows大行其道的时代,她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成一方之秀。如今,Redhat、manderar、thiz、Debian、Turbo等等的Linux再开发版在世界各地的操作系统市场都占一席之地,Linux的成功为世人所赞叹。但是,若我们回到一切的起点---90年代初,正在读大学四年级的芬兰学生Linus开发出当今Linux的雏形。在当时,这个“操作系统”是如何的简陋,不起眼。那么,创造出如此奇迹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上帝之手吗?
作者eric在《大教堂与市集》此书中,将其归功于Linux的 初创者Linus Torvalds那如“市集”般的开发模式。Linus把Linux的雏形制作出来后,他把该作品的源码及文档放到网站上,供其他人参阅。过了不久,在这个浩瀚网络的一角神奇般的积聚起了一堆人,他们通过邮件相互讨论着该操作系统的各个部分,并提出了各种意见。。。咋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有着不同意见和方法的乱哄哄的闹市,人们在“毫无秩序”的进行激烈的交流。在这里,Linus并没有在如此的场面中迷惑,而是聪明的在各种意见中把有用的收集归档,并接受来自一些高手的源码补丁,或新的功能块源码。作者将之称为“把用户当作协作开发者”。我们或许换一个词,称之为“广开言路”吧。
在书中,作者仿照了Linus的开发模式,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市集”式的开发。并在开发中与教堂式的开发(一般商业公司的开发)作了一次深入的对比。
1. 大教堂式的开发是偏向于垂直式的开发。它在一开始的时候已经把整个系统每一个处细节都订制好,整个开发的过程都是在严肃的气氛中按规矩进行一步步的实施。创意的发挥只是某些人的“特权”,其余的人只是代步工而已。而市场式的开发则是更偏向于横向式的开发,在这里面,每个人的创意的可得到发挥与交流,而不像公司了如阶级般的“辈分”制。
2. 维系整个大教堂的主要方式是金钱与物质的享受,而维系整个市集开发的方法主要是兴趣的激发与精神上的享受。网络上的各个人彼此之间基本上都没有利益关系。
3. 教堂式的开发是封闭的,而市集式的开发则是开放的。开放性这一点为市集带来了许多的优势。首先是它源码的开放,一般的公司为了软件的安全性,都把源码进行保密,因为如果你只知道一样东西的外观而不知其内在的规律,那么你是很难下手进行彻底分析的(“Things are not always what they seems ”? :) )。但是却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此种软件在逻辑方面的错误将是狡猾而深藏不漏的。而在市集开发模式中,由于有源码和文档的开放及如协作者的客户,使得很多错误都是显浅的,一句话说“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我们就能找到一个是会开客机的”。
在这些对比中,我们或许会发觉市集开发的这些特性与我们大学里的模式十分的相似,在学院内,各位学生都是没有明确的利益关系,各种校内团体都是主要依赖于学生的兴趣与责任感的;校园内的知识都是共享的可彼此交流融合的,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另一个院系而不让你来听课;校园内的同学之间的激烈的讨论常并发出火花。。。既然学院的学生运作模式与市集的开发模式是如此的相似,我们是否可以把Linux的成功“复制”于校园呢?或许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形成Linux开发的条件:
1. 有一个基本可用的东西,这东西确实能搔到许多人的痒处(兴趣、需求)。就如Linux的基本雏形造出后(只要可以用就行、无论有多粗糙),人们可以用着,并按代码进行研究。这是一切本源的开端。这在相对纯洁的大学里是十分可 行的。
2. 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管理平台。在Linux的实例中一个发布网站及邮件列表器就起了相关的作用。在这个平台中,我们可以进行知识的分享与交流。还可以把各类文章、经验发布上去,使得其他人可以在别人的肩膀上可看得更高。这些都是大学的宗旨。
3. 还要有良好的交流环境。在大学里,无论是物理上的地理间隔,还是网络上的虚拟交流,又或是思想上的互通性,同学们都使离得很近很近的。
4. 最后就是,要有相关的知识积累和一个如Linus的出色的“领导者”。
从以上的几个条件来看,因为它为我们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上的提升,还有给与了我们机会更好去进行商业化,因为如果一样东西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抓住了广大的用户、并经历了用户的考验与提议,那么它就应该是时候到市场上历练一下了。
因此,在大学里面我们因该提倡开源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