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網民 2006-12-17 09:48:19
評論Linux命令與征服
Linux命令與征服 Linux命令與征服
null null
〖返回〗〖轉發〗
經過幾番折騰,終于讓Linux在我的硬盤上安居樂業了。懷著好奇、激動的心情第一次啓動了Linux。在「LILO BOOT:」後面輸入Linux,屏幕上開始不斷向上滾動一行行的英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亂。不過很快就恢複了平靜,空蕩蕩的屏幕上只剩下孤零零的「Login:」提示符,然後就再也不動了。 原來系統要我們輸入用戶名和口令。
第一次進入系統,當然用系統管理員的身份啦!輸入系統管理員的用戶名root,注意Linux是區分大小寫的哦,按回車;提示Password,口令,忘了?就是安裝時設置的口令。不過這時你輸入的口令是不會在屏幕上顯示的,不讓其他人看到嘛。
核對完用戶名和口令後,順利進入系統。在一個陌生的字符界面下能幹些什麽呢?我想起很久前剛學習DOS的情景......,對了,可以像學習DOS一樣來學習它啊,說幹就幹, 讓我們開始漫漫征程的第一步。
一、目錄操作
Linux的文件系統也是采用樹形結構的,跟DOS一樣,就先爬這棵樹吧!Linux用「/」表示根目錄和目錄間隔符,而DOS用「」,不過卻都是用「..」表示上層目錄,「.」表示當前目錄 。
DOS下8.3格式的文件名大家一定很熟悉了,由于它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Windows加入了對長文件名的支持。在Linux下也可以用很長的一串字符作文件名,例如:「This_is.a.VERY_long.filename」。注意,這裏是要區分大小寫的。 不過,Linux下文件類型不能像DOS那樣可以從文件名了解。例如,在DOS下可執行文件的擴展名爲com或exe,而在Linux中文件的類型只能從文件屬性看出。
一般來說DOS啓動後,當前目錄是根目錄。而Linux啓動後,當前目錄卻在用戶主目錄,由于Linux是多用戶系統,你用什麽用戶登錄就到什麽用戶主目錄下,而且Linux還可以設置自己的文件不被其他用戶看到,當然對于root系統管理員來說無效,他擁有整個Linux的生殺大權。我是用root登錄的,所以現在我在/root目錄下。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常用的目錄操作命令:
mc 一種圖形界面的管理器,對目錄、文件進行各種操作,功能極其強大,可以編輯文本
mkdir 建立目錄
rmdir 刪除目錄(必須是空目錄)
cd 進入目錄
pwd 查看自己所在的位置
tree 列出目錄樹
我們列個目錄吧:輸入ls後回車,屏幕顯示:
bin boot dev etc home
root usr tmp var root
lost+found xfuser
這是啥啊,哪是目錄,哪是文件啊?原來,ls命令只是列出目錄或文件的名字,而隱藏了其它的信息,其作用就像dir/w。用「ls -F」命令可以區分目錄和文件,目錄後有「/」符號,可執行文件後有「*」符號。用「ls -aF」命令可以將所有目錄和文件有區別地列出,包括隱含的目錄和文件。那麽要列出詳細的目錄信息用什麽命令呢?用「ls -l」命令。舉個例子:在xfuser目錄下用ls -l列目錄屏幕顯示:
total 2
怎麽樣,夠複雜的吧?尤其是第一列,Linux在這裏提供了文件類型和權限的有關信息,包括目錄與文件的區別、文件讀寫操作權限的控制等等,具體含義,大家慢慢體會吧。實際上,在Linux 中獲得命令幫助是很容易的,只須輸入man命令名即可。
二、文件操作
touch新文件名 建立新文件
rm 刪除文件
whereis尋找文件
more , less浏覽文件內容
mv 改文件名
cp 拷貝文件
whatis 命令功能簡介
apropos 關鍵詞 按關鍵詞搜索相應的命令
(試試看輸入apropos search)
我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Linux的命令真聰明,比如:我要將當前目錄下的a.txt、 b.c兩個文件拷到根目錄下,在Linux下只要用「cp a.txt b.c /」就可以完成。如果要查看這兩個文件,就用「cat a.txt b.c」或「more a.txt b.c」。怎麽樣,是比DOS命令更靈活吧!
順便提一下,more是個有用的命令,它等價于「type/p」及「cat XXXX |more」,也就是分頁顯示文件內容。據說DOS的more(管道命令),還是從UNIX學去的呢!
三、系統設定
熟悉DOS的兄弟都一定知道AUTOEXEC.BAT和CONFIG.SYS這兩個大名鼎鼎的文件,每當我們啓動DOS時,它們自動做好指定的系統設定工作,諸如設定環境參數PATH、FILES等等,還可以在開機時自動運行指定的程序。這也使得系統個人化成爲可能。
在Linux中,對系統設定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整個/etc目錄下的文件都是用作系統設定的。怎麽樣,夠多的吧!針對多用戶的特點,系統還在每個用戶主目錄下都提供了一個.profile文件(隱含屬性),以便每個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自己的系統環境。
由于這裏的設置多如牛毛,只好做粗略講解比如:PATH等環境參數可以在/etc/profile文件中設置,如果我們要在搜索路徑中加入/usr/X11R6/bin,就只要在該文件中添加一句:「PATH=」$PATH:/usr/X11R6/bin,再比如說我們可以在自己用戶主目錄下的.profile文件中設置一些方便使用的命令代表詞:用「d」表示「ls -l」用「up」表示「cd ..」就可以在該文件中加入:
alias d='ls -l'
alias up='cd ..' 兩句。
如何加入及修改呢?試試看上面我們介紹的mc 命令中EDIT功能吧,要注意Linux在文本處理程序中也有INSET和UPDATE 的轉換喲(用小鍵盤的Ins鍵),修改完後,可以用ESC鍵和命令q退出。
四、關閉系統:
折騰了好一會了,對Linux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腦袋也快內存溢出了,還是歇會兒吧。手已摸到了電源開關,「不許動!!!」。哦,原來Linux在運行時將許多內容放在交換空間裏,直接關機會破壞系統,而且如果在網絡上,你不用了,別人也許還在用呢?所以在Linux系統中是不允許直接關閉電腦開關或按Reset鍵強行重新啓動電腦的。請放心,Linux的穩定性很好,幾乎不會出現中途死機,讓你非要按Reset鍵來重新啓動。:-)
一般情況下,非root的用戶先運行exit退出系統,然後root用戶用shutdown命令或halt命令關機,當屏幕上出現System halt,就可以關閉電源了。如果你是RedHat的用戶,它爲你做好了設置,按下CTRL+ALT+DEL就可以重新啓動電腦。
好了,在Linux的大街上閑逛了半天,對Linux的「街景」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到此結束,大家也自己在Linux中走走逛逛,加強印象吧!在「街上」遇到什麽問題,或迷了路,請洽linuxfan@363.net。
責任編輯:知識庫管理員(2001-01-03 17:06)
Linux命令與征服
Linux命令與征服 Linux命令與征服
null null
〖返回〗〖轉發〗
經過幾番折騰,終于讓Linux在我的硬盤上安居樂業了。懷著好奇、激動的心情第一次啓動了Linux。在「LILO BOOT:」後面輸入Linux,屏幕上開始不斷向上滾動一行行的英文字,看得我眼花缭亂。不過很快就恢複了平靜,空蕩蕩的屏幕上只剩下孤零零的「Login:」提示符,然後就再也不動了。 原來系統要我們輸入用戶名和口令。
第一次進入系統,當然用系統管理員的身份啦!輸入系統管理員的用戶名root,注意Linux是區分大小寫的哦,按回車;提示Password,口令,忘了?就是安裝時設置的口令。不過這時你輸入的口令是不會在屏幕上顯示的,不讓其他人看到嘛。
核對完用戶名和口令後,順利進入系統。在一個陌生的字符界面下能幹些什麽呢?我想起很久前剛學習DOS的情景......,對了,可以像學習DOS一樣來學習它啊,說幹就幹, 讓我們開始漫漫征程的第一步。
一、目錄操作
Linux的文件系統也是采用樹形結構的,跟DOS一樣,就先爬這棵樹吧!Linux用「/」表示根目錄和目錄間隔符,而DOS用「」,不過卻都是用「..」表示上層目錄,「.」表示當前目錄 。
DOS下8.3格式的文件名大家一定很熟悉了,由于它的表達能力有限,所以在Windows加入了對長文件名的支持。在Linux下也可以用很長的一串字符作文件名,例如:「This_is.a.VERY_long.filename」。注意,這裏是要區分大小寫的。 不過,Linux下文件類型不能像DOS那樣可以從文件名了解。例如,在DOS下可執行文件的擴展名爲com或exe,而在Linux中文件的類型只能從文件屬性看出。
一般來說DOS啓動後,當前目錄是根目錄。而Linux啓動後,當前目錄卻在用戶主目錄,由于Linux是多用戶系統,你用什麽用戶登錄就到什麽用戶主目錄下,而且Linux還可以設置自己的文件不被其他用戶看到,當然對于root系統管理員來說無效,他擁有整個Linux的生殺大權。我是用root登錄的,所以現在我在/root目錄下。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常用的目錄操作命令:
mc 一種圖形界面的管理器,對目錄、文件進行各種操作,功能極其強大,可以編輯文本
mkdir 建立目錄
rmdir 刪除目錄(必須是空目錄)
cd 進入目錄
pwd 查看自己所在的位置
tree 列出目錄樹
我們列個目錄吧:輸入ls後回車,屏幕顯示:
bin boot dev etc home
root usr tmp var root
lost+found xfuser
這是啥啊,哪是目錄,哪是文件啊?原來,ls命令只是列出目錄或文件的名字,而隱藏了其它的信息,其作用就像dir/w。用「ls -F」命令可以區分目錄和文件,目錄後有「/」符號,可執行文件後有「*」符號。用「ls -aF」命令可以將所有目錄和文件有區別地列出,包括隱含的目錄和文件。那麽要列出詳細的目錄信息用什麽命令呢?用「ls -l」命令。舉個例子:在xfuser目錄下用ls -l列目錄屏幕顯示:
total 2
怎麽樣,夠複雜的吧?尤其是第一列,Linux在這裏提供了文件類型和權限的有關信息,包括目錄與文件的區別、文件讀寫操作權限的控制等等,具體含義,大家慢慢體會吧。實際上,在Linux 中獲得命令幫助是很容易的,只須輸入man命令名即可。
二、文件操作
touch 新文件名 建立新文件
rm 刪除文件
whereis 尋找文件
more , less 浏覽文件內容
mv 改文件名
cp 拷貝文件
whatis 命令功能簡介
apropos 關鍵詞 按關鍵詞搜索相應的命令
(試試看輸入apropos search)
我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Linux的命令真聰明,比如:我要將當前目錄下的a.txt、 b.c兩個文件拷到根目錄下,在Linux下只要用「cp a.txt b.c /」就可以完成。如果要查看這兩個文件,就用「cat a.txt b.c」或「more a.txt b.c」。怎麽樣,是比DOS命令更靈活吧!
順便提一下,more是個有用的命令,它等價于「type/p」及「cat XXXX |more」,也就是分頁顯示文件內容。據說DOS的more(管道命令),還是從UNIX學去的呢!
三、系統設定
熟悉DOS的兄弟都一定知道AUTOEXEC.BAT和CONFIG.SYS這兩個大名鼎鼎的文件,每當我們啓動DOS時,它們自動做好指定的系統設定工作,諸如設定環境參數PATH、FILES等等,還可以在開機時自動運行指定的程序。這也使得系統個人化成爲可能。
在Linux中,對系統設定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整個/etc目錄下的文件都是用作系統設定的。怎麽樣,夠多的吧!針對多用戶的特點,系統還在每個用戶主目錄下都提供了一個.profile文件(隱含屬性),以便每個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自己的系統環境。
由于這裏的設置多如牛毛,只好做粗略講解比如:PATH等環境參數可以在/etc/profile文件中設置,如果我們要在搜索路徑中加入/usr/X11R6/bin,就只要在該文件中添加一句:「PATH=」$PATH:/usr/X11R6/bin,再比如說我們可以在自己用戶主目錄下的.profile文件中設置一些方便使用的命令代表詞:用「d」表示「ls -l」用「up」表示「cd ..」就可以在該文件中加入:
alias d='ls -l'
alias up='cd ..' 兩句。
如何加入及修改呢?試試看上面我們介紹的mc 命令中EDIT功能吧,要注意Linux在文本處理程序中也有INSET和UPDATE 的轉換喲(用小鍵盤的Ins鍵),修改完後,可以用ESC鍵和命令q退出。
四、關閉系統:
折騰了好一會了,對Linux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腦袋也快內存溢出了,還是歇會兒吧。手已摸到了電源開關,「不許動!!!」。哦,原來Linux在運行時將許多內容放在交換空間裏,直接關機會破壞系統,而且如果在網絡上,你不用了,別人也許還在用呢?所以在Linux系統中是不允許直接關閉電腦開關或按Reset鍵強行重新啓動電腦的。請放心,Linux的穩定性很好,幾乎不會出現中途死機,讓你非要按Reset鍵來重新啓動。:-)
一般情況下,非root的用戶先運行exit退出系統,然後root用戶用shutdown命令或halt命令關機,當屏幕上出現System halt,就可以關閉電源了。如果你是RedHat的用戶,它爲你做好了設置,按下CTRL+ALT+DEL就可以重新啓動電腦。
好了,在Linux的大街上閑逛了半天,對Linux的「街景」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到此結束,大家也自己在Linux中走走逛逛,加強印象吧!在「街上」遇到什麽問題,或迷了路,請洽linuxfan@363.net。
責任編輯:知識庫管理員(2001-01-03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