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事物的方法——目的、工具和方法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1-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创造的事物,都有一个目的。

以及为完成这一目的创造的工具,及其使用这个工具的一套方法。

任何创造出的事物都有这三个属性。

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可以说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是目的。

磁盘和驱动器是工具,操作磁盘的程序就是方法。

但是,磁盘有容量的限制,因此,新的目的就产生了:扩大存储量。

因此有了光盘:扩大存储量是目的、光盘和驱动器是工具、存储光数据的程序是方法。

网络也是这样创建的:

远程数据交换是目的,网线、网卡是工具。网络协议就是交换数据的方法。

这个概念也可以推广:

交换思想是目的,声音是工具,语法就是方法——语言的创造。

管理国家是目的,政府是工具,法律就是方法——国家。

快速移动是目的,汽车是工具,打转向灯和方向盘就是方法。

……

所有人类创造的东西都可以这样来分析。

目的是主要的,工具和方法就是为这个目的而服务的。

所以,我们来检查一个事物是否成功的标准,就在于工具和方法是否最大限度的实现这个目的。

当然,这个目的仅仅是一个效果、也可以根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根据理想实现的效果来检查这个工具和方法是否可行。

看,这里我用的是工具“和”方法,很多人喜欢单独的割裂“工具”和“方法”来检讨创造的是否成功。

这样的分析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有人问我:“现在的编程技术成熟了么?”

我会问他:“这个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他说:“当然是更简便的操作计算机咯。”

我又问:“那么现实的效果呢?(就是目的)”

他说:“程序员成为了机器的奴隶!”

“那么,编程技术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个例子有个特点,注意“简便的操作计算机”,这是两个目的。

我们可以认为我们所依赖的汇编编程、高级语言编程都只是完成了“操作计算机”的目的。

而没有完成“简便”的目的。

另一点注意:不要注重原理,要注重效果!

原理再好,效果不好,没用!因为实际使用没人会在乎你的原理。

“机器制造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机器不能伤害人类、不能奴役人类、不能毁灭人类。”

——这是计算机出现很久以前的一部科幻小说中提到的。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这个观点。对那些“刻苦学习或编写复杂程序并引以为荣的人”嗤之以鼻!

希望这个思想能够给你带来分析问题的新认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