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胶卷相机摄影的年代,只要拍摄的时候稍有差池,那一张底片便报销了,就算是拿到相片冲印店也不能起死回生。今天到了数码摄影的时代,由于拍摄的照片是一些数字图像文件,即使图像出现问题,也可以利用电脑图像编辑软件来进行修正。不过,虽然数码摄影可以靠后期编辑来解决问题,也有不少错误是无法补救的。究竟有哪些不能挽回的错误呢?笔者今天就与大家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并且介绍行之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拍摄主体变形
有不少朋友跟笔者说,他们经常发现自己拍摄的数码相片中主体有变形现象,使图像显得不甚自然。确实,从被拍摄物反射出来的光线,穿过相机镜头中的不同组镜片,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折射,自然也少不了出现图像变形的问题。即使是采用非球面镜片的高档数码相机镜头,也不能幸免。出现这类问题,大家使用图像编辑软件也无济于事,就算能够作出修改,整张照片也显得不太自然。
如果想解决拍摄主体图像变形的问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
1、首先,大家不要将数码相机太接近被摄物体,切记与拍摄主体保持一段距离。如果拍摄的主体体积较小的话,那么数码相机与它的最佳距离在50cm左右。
2、运用数码相机上的变焦功能,以长焦距进行拍摄。
3、通过以上两步,可以将图像的变形问题大大减少。被摄主体再也不会出现上宽下窄的梯形效果,而是如实物般方方正正。二、拍摄主体图像亮度不均匀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拍出一张张美丽的照片,特别是一些用来“抠图”的产品照片,更想拍出主体亮度分布平均、柔和感强的图像。不过,当拍摄者利用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将闪光直接打到拍摄主体上时,会发现虽然被拍摄物的正面得到正常曝光,但它其他部分却有曝光较少的情况,整幅图像显得亮度分布欠缺均匀之美。而这问题也是不能利用后期图像编辑工作来解决的。
要解决这个亮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依照以下的途径来操作:
1、尽量不要用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来进行补光,最好加装外置闪光灯。
2、有不少型号的外置闪光灯(如OLYMPUSFL-40),可以调整闪光灯的投射角度。摄影者可以将闪光灯的投射角度调节成与水平面成45度的角度,利用光线在室内的散射原理,均匀地反射在被拍摄物上。
3、如果想增强闪光灯的光线散射效果,大家还可以在拍摄主体周围,摆放一些白纸来进行光线的反射。
4、通过以上步骤,利用光线的室内散射原理,可以从所拍摄照片中看到被摄主体的亮度分布均匀,柔和感更加强,图像整体看来起舒服得多。三、背光下拍摄主体曝光不足相信许多人都遇到过在被摄主体背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如夏天,摄影者正对太阳方向拍摄,结果是相片中主体曝光严重不足,黑乎乎看不清楚。事实上,这个问题是由于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被拍摄主体背后光所欺骗,而误以后拍摄主体有足够的曝光所产生的失误。当大家将数码相机的测光模式设置为多区域平衡测光模式时,这种现象特别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对照片的亮度进行调整,也只会将主体的亮度增高,而背景却出现过度曝光的情况,始终相片整体看起来的亮度分布显得不自然,这也可说是一个顽症!
解决之道:
其实在背光环境进行拍摄时,大家在按下快门钮之前,可以先参考以下的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1、不要使用多区域平衡测光模式(Matrix),而改用单点测光模式(Spot)或重点区域测光模式(Stop AF Area)。这样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对被拍摄主体进行测光,而得到适合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来进行曝光。
2、另一种方法,仍然使用多区域平衡测光,并利用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或外置闪光灯来对被拍物进行补光,这同样可以解决背光拍摄时的问题。采用这个方法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闪光灯的输出强度要调成较小的级别,以避免被摄主体出现过度曝光。
3、在使用以上任何一个解决办法之后,可在背光的情况下得到一张被摄主体和背景物都曝光正常的图像。四、手抖造成的图像朦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稳定地拿着数码相机拍摄,拍摄时如果不小心手抖,结果当然是照片中的图像出现朦胧、不清晰的问题。在较慢的快门速度下(即1/8秒或以下的快门速度),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另外,在使用长焦距对远处的主体进行拍摄时,即使采用1/60秒以上的较快速快门也存在类似现象。当然,图像编辑软件同样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之道:
图像朦胧的问题,虽然不能够使用后期编辑的方法来解决,但只要留意以下的方法,也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1、如果摄影者手部稳定性不够的话,那么在拍摄时,可将数码相机的快门速度调至更快。在拍摄近距离的东西时,安全的快门速度是1/30秒或以上;而用长焦距进行远距离拍摄时,安全的快门速度是1/200秒或以上。
2、如果是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必须用到1/8以下的慢快门速度进行拍摄,那么应出动三脚架来稳定数码相机,然后用倒数计时自拍模式进行拍摄(不能用手按快门钮,否则有可能震动相机)。
3、用较快的快门速度或用三脚架稳定相机进行拍摄,相片再没有任何朦胧的问题,被摄主体显得更为清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