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荣耀家族!五大经典系列DC世纪回顾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6-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传统的东西,例如钟表,像“劳力士、江诗丹顿、摩凡陀、欧米茄”等品牌的名表,更是越老越值钱。它们也都被尊称为“经典”。

浪琴手表

007电影

而第一部007电影于1962年10月5日公映后,007电影系列就开始风靡全球,到今天历经40年长盛不衰。所以,“007”这3个数字也被冠上了“经典”的字样。

“徕卡”相机

说到相机,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德国“徕卡”相机。在现在,“徕卡”几乎令每一个摄影师疯狂的品牌。每一代Leica相机都成为经典的代名词。徕卡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个相机,而是一个经典的风格。拥有了徕卡相机,也就几乎等同是拥有了品位。

所以说,经典的东西,还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而数码相机有没有经典的产品呢?

像“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这样的诗句,用在电子类产品上,似乎有点不大合适。毕竟科技产品,还是越新、越先进越好。属于电子光学产品的数码相机也不例外。

难道说数码相机就不能“经典”了?

较为“经典”的佳能G2数码相机

还好,各个厂商在推出产品的时候,也都分别根据自己产品线的风格、特点,适时更新换代。根据某些一成不变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是经典的体现。今天我们总结出来了5大厂商的5个经典系列的数码相机。从它们的诞生开始给您说起。。。佳能G系列

家族成员:G1 G2 G3 G5 G6

血统特点:大光圈,旋转lcd,出色的画质,良好的操控。

PowerShot G1

2000年9月18日(为什么佳能老是愿意在这个日子推出新品啊!)佳能推出G系列数码相机的开山之作G1,在当初G1是针对中高端的摄影爱好者。G1采用1/1.8英寸300w像素ccd,支持无损格式RAW拍摄,G1装备了一支3倍光学变焦镜头,8片7组结构,焦距7~21mm,相当于35mm相机34~102mm。采用TTL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方式,自动对焦模式时可以选择单次AF或连续AF。另外值得一提的是,G1还提供了最低为ISO 50的感光度,能够使拍摄画面更加的细腻。最值得一提的是,G1使用一块1.8英寸彩色TFT可翻转液晶屏,在当时可翻转的LCD还是非常少见的。

PowerShot G2

1年后佳能推出了G2。它采用的是400w像素的1/1.8英寸CCD,在外观上与G1十分相似,但G2比G1多出的手柄使握感更加方便称手,G2配备了与G1相同的34mm-102mm3倍光学变焦镜头,最大光圈F/2.0-2.5,但功能方面G2有了很大的提升。快门最慢曝光时间由G1的8秒增加到了15秒,使用了与G1不同的彩色滤镜,提高色彩还原能力,使用全新处理算法,从而能拍摄更清晰精彩的图像画面。对焦范围则设计有包括连续对焦、单点对焦和3个可选择的AF对焦点。同时在白平衡、对焦、色彩模式、测光模式和连拍的选择上都有很大的丰富和改进。G2还可以用一个直方图对已经拍摄的储存的图像进行分析显示。

PowerShot G3

G3是G系列的巅峰之作,他并没有如众人所想象的那样成为一款5百万像素的产品,而是依旧使用了一块1/1.8寸大小的410万象素CCD。但G3的镜头部分还是进行了不小的改进,使用的一款4倍光学变焦(35-140mm)镜头,最大光圈F2.0-F3.0。 G3与G2在外观设计上只有少许不同,手柄比以前的G2增大了并且更加圆滑,并在把手设计上采用了防滑橡胶,手握起来也比较的舒服;快门与模式转盘也变了位置。加上DIGIC处理器对高光和阴影细节的改善,确保了更高质量的图像。G3还可以完全控制取景器中焦点和测光点的位置,在画面中任意移动、设置对焦点,即使物体远离取景器中心甚至在边缘也能实现正确的对焦和曝光。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在某些环境下对焦速度不快。G3的光学取景器几乎是一个摆设,不但从中可以看到镜头,而且取景与实际拍摄的偏差不小,这样就只能依靠LCD取景了。

PowerShot G5

从G1到G3的一路上,佳能不断的曝出革命性的技术提升,这也让我们当初对G3的升级版G5寄予了无限期望。然而当G5出现时却令人非常失望,除了将像素从400万提升至500万之外,G5与G3的区别也只是颜色的不同,而外形和重量却如同孪生兄弟一般相似。G3的400万象素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少摄影爱好者的需要,只能说是G5为了和竞争对手处于同等象素级别而提高象素水平而已。很多用户都反映G5的成像质量不如G3。如此一来便应验了“同样尺寸CCD像素越高成像越差”的规则。尽管如此,在众多数码相机当中,尤其是500万像素级别当中,G5的成像质量还是相当出色的。

PowerShot G6

G6应用了1/1.8寸700万像素CCD,机身体积与G5相比减小了10%,然而G6与G5在重量上是一致的。G6将电池舱移到手柄中去,大大减少机身长度,让握持更方便。G6新设计的握手更深更厚,加上一层覆盖在上面的柔软橡胶包裹,使握持的手感相对舒适。G6的镜头与G5的镜头一样,同样为35-140mm的4倍光学变焦镜头,最大光圈F2.0-F3.0。最令人欣慰的是,G6首次在G系列产品上采用9点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功能,即使拍摄的主体不在取景框中央,相机同样可以精确地完成自动对焦。对焦点包围曝光和ND(中性灰)滤镜为需要精确控制影像的用户提供了专业功能。G6的液晶屏大小为2.0寸,而在液晶屏上,还有一层防反射涂层,可以使液晶屏显示效果更加明亮。总体上看,与前几代产品相比,G6有更大更好的LCD液晶显示,更小的体积以及更好的使用感觉,所有这些相加,使得G6提升到了超越G5的一个新层次。

佳能G系列小结:

为了应对尼康的旋转镜头,佳能的G系列开了数码相机旋转LCD的先河。另外G系列凭借着大光圈,出色的画质,良好的操控和强大的功能,在与尼康和奥林帕斯等的同级相机竞争的时候,始终处于一定的领先优势,尤其是G3一直是公认的“画质之王”,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领先的优势,让佳能在G5之后变得不思进取,G5仅仅是换汤不换药的换了个黑色外壳和500w的ccd,而G6由于处在佳能新出的旗舰pro1和便携机s70的夹缝之间,定位也变得有些尴尬。一直有传言G6可能是G系列的最后一个型号,不知道是否属实。但愿能看到这个经典的系列能够在未来再现辉煌。松下Fz系列

家族成员:Fz1、Fz2、Fz10、Fz3、Fz15、Fz20、Fz4、Fz5.

血统特点:12倍光学变焦莱卡镜头,光学防抖系统,恒定f2.8大光圈(除了fz4,fz5),至今还没有哪个其他厂家能做到。

FZ1 / FZ2 / FZ3

松下的电子技术实力不俗,能独立研发数码影像产品核心部件CCD以及图像处理引擎,但由于光学技术的不足,松下采用了与德国著名的光学厂家徕卡合作的做法,正如索尼选择了卡尔蔡斯一样。松下在2002年末推出了拥有的惊人的十二光学变焦以及带有光学防手震功能镜头的FZ1。这个12倍光学变焦镜头不但打破了以前数码相机最大十倍光学变焦的记录,同时也让过去只有在高端长焦数码相机中应用的光学防抖系统第一次进入到了中低价位的数码相机产品中。

当然fz1本身也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产品,因为虽然采用了莱卡12倍光学变焦恒定f2.8光圈的豪华镜头,并且还带光学防抖。但是却只用了可怜的1/3.2英寸的200w像素的ccd,而且竟然完全没有手动功能。所以导致fz1原图的质量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光线不太好的时候,不少人都批评松下糟蹋了这枚豪华的徕卡镜头。

后来松下推出了fz2,在fz1的基础上加入了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等部分的手动功能,同时还推出了fz1升级到fz2的收费固件。虽然这点改进仅仅是换汤不换药,但是由于fz1升级到fz2的固件被破解了,所以fz1的用户都可以免费升级到fz2而获得部分手动功能,这对fz1用户无疑是一件幸事,进一步提高了fz1的性价比。

再后来松下在发布FZ20的同时还发布过FZ3,同样是使用1/3.2英寸的ccd,但像素提升到了300w,终于也有了全手动的功能而且由于降噪技术的提高,画质也有一定的所改进,不过这一切似乎已经有点迟了,反响并不是很强烈。

FZ10

2003底松下推出了fz10,终于改进了fz1饱受批评的小ccd,无手动等缺点。当时fz10的配置堪称无敌,采用400万像素1/2.5英寸ccd,保持了fz系列的传统:12倍光学变焦,全变焦区域恒定f2.8大光圈,先进的MEGA O.I.S光学影像稳定系统,2.0英寸大型液晶屏,而且加入了手动变焦环/对焦环、完全手动的功能(尽管fz10的手动调节有点麻烦,但总比没有好)和闪光灯热靴。fz10在长焦机型市场中一度没有竞争对手,也是因为fz10,才使松下Lumix的品牌受到了中高级摄影爱好者的重视,使松下电子的Lumix系列数码相机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当然fz10并不完美,他的软肋最主要就是噪点和白平衡不是很准。

FZ20

2004年7月继市场反响热烈的fz10之后,松下最近又推出了一款全新机型fz20,具有500万有效像素,同样具有12倍光学变焦徕卡镜头,恒定F2.8的光圈,并采用一个全新的处理器(维纳斯2代引擎)。另外在快门时滞、降噪系统和对焦系统都有不少的改进,加上了辅助对焦灯,丰富了对焦和测光的模式,闪光灯的功率也加强了(最远可达7米),另外ASM档终于分开了放在拨盘上,这样用手动档拍摄调节的时候比fz10更加快捷了。同时推出的fz15是400w像素的,可惜没有在国内上市。可惜的是,最近FZ20毫无征兆的退出了市场(据说是因为松下觉得不赚钱),而升级型号至今也没有出现,仅靠缩水版的FZ5来支撑市场。

FZ5

2005年初,松下又发布了fz4和fz5,体积比fz20要小很多,并且去掉了手动变焦环和热靴。相当于fz3的升级,fz20的简化版。FZ5采用了1/2.5英寸500万象素CCD,依旧12X光学变焦(相当36 - 432 mm)、不过最大光圈为F2.8-3.3、支持MEGA OIS防抖系统、支持TIFF格式照片拍摄、使用了改进型的第二代维纳斯图像处理引擎,支持全手动拍摄。与FZ3相比,FZ5的变化包括手柄处的细微设计改变,支持拍摄1920 x 1080象素照片配合在HDTV上查看照片,支持最高7张连拍等。

松下FZ系列小结:

Fz系列可以说是最保值的dc了,不但降价缓慢,在停产后反而出现了价格的反弹。网上曾经不断出现关于fz30的谣言,其实fz系列发展到现在也遇到了尴尬的局面,首先ccd很难做的再大,否则相应的镜头也要加大,为了保持“12倍光变防抖恒定f2.8光圈徕卡镜头”的优良传统,出来之后肯定要比三星的那个怪物pro815还要庞大,甚至超过了不少单反的体积和重量,这样的dc究竟有没有意义很值得商榷。其次500w像素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如果再去增加像素不但意义不大还会让本来就遭诟病的画质进一步下降。松下究竟会不会推出一个怪兽级的fz30,还是沿着fz5的小巧路线发展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索尼F系列

家族成员:f505 f505v f707 f717 f828

血统特点:L型的机身造型,大口径大光圈的Carl Zeiss镜头,5倍光学变焦(f828进化为7倍)。

F505

对于经典的老机f717和800w的兽王f828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索尼f系列怪兽级旗舰的鼻祖f505发布于遥远的1999年8月,他身上已经有了不少和大家熟悉的717相似的地方,比如38-190mm的5倍光学变焦的镜头,可以翻转L型的机身,弹出式的闪光灯,不过体积和重量上都要比现在的717要小一点。f505采用了2英寸的lcd液晶显示屏,甚至比717的1.8英寸的lcd还要大一些,遗憾的是f505并没有电子取景器。另外f505采用的是200w像素的1/2英寸的ccd,最大可以拍摄1600x1200的照片,感光度只有iso100.相比717来讲f505的光圈还是略小了一点,只有f2.8-3.3。

F505V

2000年4月,索尼推出f505的升级型号f505v,虽然机身还是差不多,但相对于f505的改进还是不少的。首先ccd换成了1/1.8英寸的300w像素的ccd,最大可拍摄1856x1392的照片,另外在曝光补偿、闪光灯、微距、快门等方面f505v也都有不少的改进,尤其在微距方面,f505v达到了惊人的2cm.在快门方面f505v也从f505的1/8-1/725s变成了8-1/1000s。f505v还支持tiff文件的拍摄。

F707

2001年8月,索尼推出了f505v的升级型号f707,但从型号上看已经可以看出来,这次并不是一次小大小闹的升级。首先f707使用了2/3英寸的500w的ccd,其次是镜头的焦段虽然比起f505/f505v没有什么变化,仍然是38-190mm,但镜头的最大光圈却达到了消费级dc里罕见的大光圈f2.0-2.4。而最让f707著名的还是他的红外摄影(夜拍)的绝活,当然这也是最引发争议的一个功能,因为传说可以用他拍摄透视照片。除此之外f707的改进还有:激光全息对焦技术,最长快门延长到30s,可以达到2张/秒的连拍,加入了电子取景器(evf)并可以屈光度调解,感光度也从f505v的iso100升级到iso100-400。

F717

2002年4月,f717推出了,虽然光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外观颜色和个别按键的略有变化,但实际上f717相比f707来说细小的改进还是不少的,比如色彩和锐度上没有那么夸张了,感光度增加了iso800等。

F828

2003年8月索尼发布了全球首个800w像素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兽王”f828.黑色的庞大机身,28mm-200mm 最大光圈f2.0-f2.8的Carl Zeiss镜头,专业的双播轮(变焦环、对焦环),机顶的参数lcd,支持cf卡,支持raw格式拍摄,这一切都显示出了f828不同以往的定位的专业气质,这一切无疑都为业界新的800w消费旗舰级数码相机制定了标准。另外f828还颠覆性的使用了4色ccd,不过现在看来4色ccd并不是很成功,照片的颜色明显要比其他相机的照片灰暗许多。另外索尼717的各种优点f828也都继承了下来,比如旋转机身、红外夜拍功能、激光全息对焦技术,并且在开机速度、对焦速度、快门时滞等方面f828也都作了不少的改进。尽管拥有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操作,但是f828画质一直饱受非议,F828的噪点和紫边都要比f717厉害,甚至被加上了“紫边王”的称号。为了取得800w像素的高一些的分辨率,而不得不牺牲了画质。现在的f828只有6000出头的价格,比起上市时候的价格已经差不多跌了4000元,只要不是特别在乎画质,还是很值得购买的。

索尼F旗舰系列小结:

如果大家仔细看索尼F系列每个DC的发布时间,可以发现还是很有规律的,从1999年开始,每年夏天索尼都会按时的发布一个新的升级型号,然而f828发布已经发布将近2年了,但是新的升级型号(传说中的f939?)仍然杳无音信。也许索尼自己也遇到了尴尬的问题,不知道这个消费级dc旗舰的系列该何去何从了。奥林巴斯C-X0X0系列

家族成员:C2000Z、C2020Z、C2040Z、C3000Z、C3020Z、C3030Z、C3040Z、C4000Z、C4040Z、C5000Z、C5050Z、C5060W、C7070W、C8080Z。

血统特点:大光圈或者大广角,复古的经典旁轴造型。

奥林巴斯C-X0X0z系列可以算是一个大家族了,有着始于上世纪末的悠久历史(听起来好像很久似的,其实也就6-7年)。而且家族成员众多。虽然一些机型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光看他们的参数,也许会觉得很平庸,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现在看来依然是很惊人的产品,比如c2020z这个1999年的dc却有着f2.0-f2.8的大光圈,而c2040z这个2000年的产品,也是仅200w像素dc却有着f1.8-f2.6的惊人的大光圈,这些参数让他们的后辈,比如我们现在熟悉的c5050z等dc都没有能超越,至今他们都还保持着消费级数码相机最大光圈的纪录。C-X0X0系列因为其半专业定位,所以发展的开始就具有部分手动,300w像素以后逐步都具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全手动的动能。400w像素以前的型号只能使用SM卡(虽然现在已经被淘汰了,但那时候SM卡很流行),发展到c5050z居然可以兼容支持xD 、SM、 CF三种卡,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之后的5060和8080也都可以同时兼容xD和CF卡。除了大光圈之外,良好的画质和色彩还原以及不错的微距也是这个系列的特点。

C-5050Z

准专业消费级数码相机,是奥林巴斯C-4040z的升级机型。手感非常好,全镁合金机身。500万像素,配置了拥有F1.8超大光圈和高品质3X光学变焦镜头,同时具有许多高级功能,例如可上下旋转的LCD使得用户可以拍摄角度困难的照片。配置了丰富的白平衡功能,共有9种预设白平衡模式,同时TTLiESP II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获得更准确的曝光,此外5种场景模式能够丰富拍摄应用范围,而且还具有全景拍摄模式。电源使用最方便的AA电池4节。C-5050Z可以使用新型的xD存储卡,也可以使用SM、CF和微型硬盘等存储介质。

C-5060w / C-7070w

5060最惊人的是具备一枚27—110mm,光圈f2.8-f4.8的四倍光学变焦镜头,8群7组,2组非球面镜和一组ED镜片。这再次证明了OLYMPUS在镜头制造方面的惊人技艺。它使用1/1.8英寸510万象素的ccd。另外他拥有一块1.8英寸LCD,13.4万像素,能够270度上下翻转,比5050的LCD的旋转角度更大,取景也更加方便具备程序、光快优先、全手动功能、支持热靴。本机能同时兼容使用XD卡、CF卡(支持小硬盘)两种存储规格。

7070在5060的基础上像素提升到了700万,并加入了最新研发的143点双倍自动对焦系统和预设对焦和跟踪对焦系统。

C-8080Z

奥林巴斯在2004年2月12日推出了C-8080数码相机,这是一款配置全新开发的5倍光学变焦、28-140mm镜头和800万像素CCD的超高像素广角变焦数码相机,最大光圈f2.4-f3.5。8080配置全新开发的奥林巴斯TruePic TURBO影像处理器,从而保证了它具有同级别相机中最高画质。智能双重自动对焦系统令其具有更快对焦速度。同时,8080还支持品种丰富的转换镜头和系统附件,确保了8080的系统性能可与可换镜头式数码单反相机相媲美。

奥林巴斯C-X0X0系列小结:

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最大的光圈的纪录现在仍旧由5050保持着,而消费级数码相机的最广角的记录曾经由5060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无人打破(直到尼康的800w像素的8400出现)可以相信,奥林巴斯C-X0X0系列的辉煌将继续书写下去。美能达D系列

家族成员:D7、D5、D7i、D7Hi。

血统特点:500w像素2/3英寸ccd,7倍光学变焦GT镜头,28mm广角,仿单反的经典造型。

这个系列的家族成员实际上并不多,而且之间的特性都相当接近,只有在一些以小的地方有改进升级。

美能达的技术创新能力确实在各数码影像的厂商中一直是数一数二的,虽然他们现在已经和柯尼卡合并,但在数码影像的产品上,依然大多数是沿袭美能达风格。他们的产品系列虽然不多,但每个系列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当然还有他们当今的旗舰A系列以及我们我们今天要回顾的A系列的前身D系列。

DIMAGE 7

DIMAGE 7作为美能达进军高端消费级市场的第一款产品,同时也是D系列的开山鼻祖,成为业界第一款2/3英寸500万像素CCD的使用者。他配备了具有APO(复消色差)功效的7倍光学变焦GT镜头(28mm-200mm f2.8-3.5)。在当时高端消费级DC普遍采用35mm广角端的情况下,D7凭借高像素与镜头性能就比当年同档次机型高出一截。

另外在D7的机身设计上让我们感受了过去只能在传统单反相机机身上看到的诸多特性,但其缺点也非常鲜明,主要体现在使用中耗电过大、机身热量持续上升带来了噪点增加,画像质量的颗粒感略微偏重,LCD显示屏取景中容易出现严重的条纹干扰现象,对焦速度也算不上迅速,再加上偏高的价格,很快就被后续机型所取代。后来美能达又推出了D7的升级固件,升级后对焦速度,连拍速度均有提升,还新增了直接手动对焦模式,以及即时实景直方图显示两样非常实用的功能。

就在D7面世之后,美能达又推出了D7的简化版D5,除了使用300万像素CCD,取消了28mm广角端设计,其他机身性能基本与D7一样。

DIMAGE 7i

DIMAGE D7i发布于D7之后整整一年,最终开发出了近乎完美的D7i。改进了D7糟糕的LCD显示效果、缓慢的对焦速度,但是耗电和机身发热厉害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D7i对比前任机型增加了多项新技术,比如设计了手动变焦环,新增了直接手动对焦功能,而连拍能力更达到了每秒7张。可惜美能达对D7i的改善更多的体现在硬件上,而成像质量比D7并没有什么明显改善,颗粒感仍然稍微粗糙。

DIMAGE 7Hi

DIMAGE 7Hi于D7i热销半年后面世,依旧采用了那块历经三代D系列发展的2/3英寸500万像素CCD。D7Hi更像是D7i的软件升级版。相比前任机型D7Hi除了换用一个乌黑发亮的外壳外,还补充了白平衡效果以及连拍速度等等。可惜这款D系列绝唱产品依旧沿袭了D系列的传统缺点:耗电量大画质噪点颗粒稍多。

美能达D系列小结:

2/3英寸的ccd,28-200mm的镜头,可翻转的EVF等这些当年美能达D7率先提出的特性已经成为了如今各厂商800w旗舰级dc的共同标准,不得不说美能达的技术创新能力之强。D系列如今在柯尼卡美能达的品牌之下,凭借着ccd防抖技术(AS),在全新的A系列中得到了浴火重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