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复杂光线环境 了解掌握区域曝光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06-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区域曝光,又叫做分区曝光。是由亚当斯(Ansel Adams)首先提出的。

区域曝光,是根据胶片的感光特性,将其分为0至10的不同密度的区域,所划分的区域完全对应于胶片的感光曲线。

有条件你可做一下胶片的感光曲线的实验,没条件的只能是查阅一下相关的书籍了。以下是我对分区曝光所做的实拍实验,发到网上和摄友共同探讨一下分区曝光。

图1

图2

图3

按照分区曝光的原则,在拍摄前我对所选择的景物进行了分区,如图2 所示的各个分区情况。

1):第0 区,为景物中最暗的地方,拍摄出来后应为照片的影调最深部分;第10区,为景物中最明亮的地方,拍摄出来后应为照片的影调最浅部分。

2):第1区和第9区为有效影像区;2-8区为纹理表达区,能够详细记录景物的纹理。

3):第5区则应和反光率为18%的中性灰物体所应产生影调一致。调整好构图后,对各个分区的曝光指数进行测量。以第5区所测量出的曝光指数进行曝光。拍摄出的图片4。

图4

图5

在图4中,所在0区的暗部,无细节记录下来,10区也无层次记录下,这两个区刚好对应于胶片感光曲线的趾部的肩部。

1至9区为影像有效区域,在这个区域中,2至8区为纹理表达区,能够清晰看到这个区段内所记录景物的详细纹理,而1区和9区,则只能看到不太明显的细节和层次。

为了进一步了解分区曝光的意义,我减少了一级的曝光量,按照6区进行曝光,拍摄出了图5,在这张图片中由于减少了曝光量,影调整体变深了。原本处于2区的景物也因曝光量的减少,落到了1区,细节也损失了;但处于是高光部分的8,9,10区却因曝光量的减少,层次较图4有了较好了表现。

综上所述,曝光对于摄影来说,是为了记录摄影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图。摄影者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意图,对所拍摄的对象进行不同的曝光,从而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图2):黑白照片;(图3):底片;(图4,5)柯达反转片。尼康F3,美能灰V型测光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