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还是终点?这是现在摆在新跨进DSLR大门厂家面前的一个切身问题。在跨入单反大门的同时,初入此道的厂家必须面队比过去更为专业的用户群,他们会对产品的品质,后期的服务与维护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一片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的镜头,到今天位置依然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而靠产品更新换代为生的电子器件厂商能够容忍自己的产品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吗?
细数目前的相机厂家中,没有去淌数码单反这水的,只有理光一家(完全外包的卡西欧不算)。而从资历上讲,理光的光学色彩,要比松下、三星、SONY浓厚的多,但是该厂商却很冷静的看待整个市场,不断刷新自己的小机器来赚钱。数码单反的热销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跨入数码单反的技术门槛其实也不高,难的是如何让自己的DSLR系列赢利,试想如果柯美的DSLR系列利润真的很丰厚,那又怎么会转让给SONY呢?
不多扯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三家站在DSLR门槛上的电子厂商前景如何。
三星:
三星电子目前已经是整个电子业界的一大奇迹,在度过上实际末的难关之后,整个三星集团在最近5年内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总结其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对市场热点的准确把握和强大的产品开发力、产品推广的执行力。

当然万一发生这中情况,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宾得来获得相应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只是这样的状态让三星的地位比较尴尬,毕竟买单反相机的消费者,往往对品牌2字相当看重,他们有足够的忠诚度来支持厂商,前提是厂商也要拿出负责到底的态度。
从产品的支持环境来说,三星单反的生存条件尚可,虽然宾得系列镜头最出名的是120mm。但是由于ist系列的开发,用与135mm相机的自动对焦镜头市场占有量是可观的,如果三星单反机身的价格能够很平易近人,那么其前景依然值得看好。
当然,镜头的利润还是要归属与宾得,三星即使能够卖好产品,最大的受益者也不会是自己。从我们的角度看三星在单反相机市场的地位相当边缘:赚——不能赚大头;亏——也能很快抽身。松下:
松下在DSLR方面的投入明显要高于三星,虽然其机身技术依然完全靠外部输入,但是该公司好歹有自己的CCD产品线存在,而且还获得了徕卡镜头在名义上的贴牌权利。从实际情况看松下介入DSLR市场的时机把握的一般,L1虽然从各项性能指数上看非常独特,但有时候独特也意味着单薄,“单薄”对于单反相机而言,并不是好事情。
从镜头卡口方面看,松下所选择的道路最为狭窄。虽然奥林巴斯也算是成名已久的光学厂家,而且核心竞争力还以镜头的质量著称,但是其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一直相当有限。松下选择该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关键的因素在于看中奥记3/4系统对于松下CCD元件的支持,但是市场的现实已经证明了3/4系统为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并不高,松下能否把3/4系统推广普及,对这两家的合作前景有决定性的影响。

和三星一样,即使松下即使能把自有品牌的单反产品做好,其最大的利益还是回归属于别人,虽然松下公司拥有徕卡镜头商标的使用权,但这并不代表松下就有一条镜头产品线。由于元件产品线的存在,松下单反相机可谓没有退路,而在其前进的道路上坎坷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认为松下单反DC的处境,比三星更加危险。索尼:
在本文发布的时候,SONY正在北京推广其第一款单反产品α100。从该公司前期的动作中我们看到了SONY要做好单反相机的决心。收购曾经辉煌的柯美相机业务这让SONY拥有了世界上第三大的镜头群组基础,而且今后镜头的利润基本归属于SONY,这样的优势是三星和松下所不能比拟的。更何况该公司手中把握着“相机心脏”,CCD元件的绝对话语权,这让我们更应该看好SONY DSLR产品。不过所谓树大招风,SONY的技术能力和前期投入的规模注定了该公司不能用三星那样玩票的性质来应对市场,SONY的单反产品必须要在“N&C合击”中生存下来并获得自己的天空,这个任务可不是一般的轻松。
从α100已经公布的信息情况看,该产品的定位也并非很高,除了那片与尼康D200完全相同尺寸的1000万像素CCD之外,机身基本上是α5D和SONY H系列的结合体。海外部分媒体认为,α100继承了α系列做工扎实,用料考究的特色,拥有小型单反中最出色的手感。与该产品同时上市的还有21款镜头,其中多数是前柯美公司的精华所在。

这次SONY一共发布了21款镜头,其中500mm F8 Reflex这样的镜头根本就不是为了α100这样档次的产品而设计。21款镜头看似轰轰烈烈,但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新品,也就是3-4款而已。美能达历来有光学怪杰的称号,其镜头特殊的油彩画风格让许多摄影爱好者感到耳目一新,但是另类的成像风格使其与主流摄影不能兼容,更是与SONY公司向来提倡的大众娱乐风格彻底背道而驰。目前看来α100的机身虽然出自柯美,但其外观已经明显的SONY化,外观风格的变化不难,但如何让相机的成像也带上SONY的味道?这才是SONY公司所面对的难题。
21款镜头中新品的数量并不多,但好歹都打了SONY的LOGO,而且今后这条产品线也归属于SONY公司,α100显然不能完全消化这条镜头线。这让SONY DSLR所面对的困境与前两家截然相反,尽快的把柯美的遗产都开发利用起来,是SONY公司的当务之急,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到α200了呢?笔者看来,这是非常有可能的。

市场上如果真的出现了“2人转”,那显然是对消费者不利的。不过在N、C两家已经作大的情况下,其他厂商自保都很难。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在今年介入数码单反市场的三家厂商都不要“昙花一现”,让自己的产品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系列。目前看来SONY的情况稍微要好些,只要能够推出更高端的产品,把原来的柯美镜头都利用好,那就可以作到立足市场。以SONY的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在“深耕”两三年市场的前提下,未尝不能和原来的两巨头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