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的单反产品正式面式了,某些人自抽耳光的游戏也正式结束了。面对1个月之前堪称疯狂的猜测风暴SONY采用了新闻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让事实来告诉大家SONY究竟要做怎样的产品。当然所谓无风不起浪,那些猜测也并非毫无依据;而SONY单反在产品上之所以不去实现,必然有其技术因素。而从技术实现的细节上,我们能够看出α100的市场定位,和SONY公司的战略布局。
预测一:AS防抖引擎的运用
预测结果:成功。
AS系统在业内的一致评价是"有效"“AS系统的存在能够让所有的镜头都成为防抖镜头”,当然这只是宣传而已。AS系统有虽一定的实际作用,但是其作用与镜头防抖相比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慢快门时,对于低频抖动的改善效果非常有限。不过“廖胜于无”,在200mm焦段镜头成为入门用户的普遍配置时AS系统的实用性就体现了出来。该设计是前柯美的绝学,也是SONY绝对不会放弃的有力武器。预测二:LCD取景功能
预测结果:失败。
LCD取景很新奇,但是并不严肃一个很响亮的耳光抽在“预言家”的脸上。SONY是电子起家的厂商,这个没错;但SONY绝对不是拾人牙秽的电子厂商。LCD模拟取景功能是有优点的,能够照顾到从消费相机过渡而来的用户。但是如果采用LCD模拟取景,那么单“反”相机中的“反”字,又从何解释呢?其实让光线透过镜头直接照射达到CCD上并非什么难事,那为何单反厂商都不采用LCD模拟取景呢?抛开5棱镜这个传统的因素不说,CCD元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CD元件对于温度相当敏感,一旦温度升高就很容易在成像的时候产生噪点;而我们知道LCD的液晶分子是不能发光的,必须通过背光灯的照射来使其成像。由于空间的问题,背光灯管势必贴近CCD元件,那灯管的温度就会对成像造成影响。应该说任何一个专业的摄影用户都不愿意看到这种不良影响的出现。预测三:将沿用SONY R1产品的1000万像素CMOS元件
预测结果:失败。
元件上,SONY还是比较衷情于CCD这个没有太多的话可以说。SONY是CCD元件的老大,尼康全系列单反相机的CCD元件全部来自SONY,那SONY的自己为什么不用。在实际上,尼康D200和SONY α100长着一颗完全相同的“心”。之前,有人预测SONY DSLR上将沿用R1上的CMOS元件,理由是CMOS的成本远远低于CCD,而且SONY R1的元件表现要优于一般的入门单反。这个理由看似合理,不过在仔细推敲下却未必能站住脚跟。马脚出在幅值上,虽然R1也是APS-C幅值产品,但实际的转换率是1.6;而前柯美数码相机的转换率都是APS-C 1.5,如果SONY新品与前柯美产品不能统一口径,那么在镜头的支持上,就会出现许多小BUG。预测四:“眼启动”对焦技术
预测结果:失败。
眼对焦?这个玩笑开大了所谓“眼启动”对焦技术,就是在距离五棱镜一定的范围之内,做到“看哪儿,对哪儿”,如果配合优秀的超声波自动对角马达镜头,那将极大的提高镜头的使用效率。我承认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理论和实践是有区别的,为什么美能达提出的概念自己不用呢?关键在于现在的人体感应技术虽然能够实现眼对焦,但却无法把其体积缩小到能够装进五棱镜的程度。把还放在实验室里的技术拿出来说事儿,也未免太过天真。后记:
期待值太高了,新闻沉默又实现的太严格,因此才会出现以上的情况。每个资深的用户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想象SONY DSLR产品的面貌。从上述猜测中,我们能够归结出消费者对于SONY的一般认识,即“产品电子化,技术的前沿化”。不过α100产品用事实来维护了单反相机的严肃性,在该产品上SONY没有哗众取宠的去采用LCD取景;没有把单反相机作为实验田,去玩什么“眼对焦”,因为α100一旦失败,那么SONY在单反产品线上的巨大投入将蒙上阴影。
现在答案已经揭晓了,α100实际上是一款性能略高于D70s,而体积更小的产品。除了CCD自动除尘系统外,没有新技术,没有新突破,仅仅是作为SONY介入单反相机的一个起点而存在。单从这个意义上讲,SONY DSLR的起点已经很高了,我们不能指望“新生的小孩能够破世界记录”,虽然SONY给消费者的品牌印象比较前卫,但是其产品都一直是建立在成熟可靠的技术基础之上。关于某种新功能的运用,我们也不排除在日后实现的可能,但如果SONY想坚持产品的品质,那么“LCD取景”这种有损于消费者实际利益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