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像素上升到1000万,我想佳能EOS 400D一定会成为年度鸡肋,但增加了一个崭新的“EOS 整合式清净系统”除尘功能后,400D成为低端市场最具杀伤力的机型。
由于需要经常更换镜头,加上工作时是带电的,这使得DSLR的感光元件:CCD/CMOS非常容易吸附灰尘,严重影像画质,上官方清洁客服动辄数百元。而自己清洁虽然也不难,但数码相机终归是精密仪器,干得多了难说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过往只有奥林巴斯的E系统具有CCD自清洁功能,不过在佳能的“EOS 整合式清净系统”诞生之后,消费者又多了一个选择。
佳能这套“EOS 整合式清净系统”其实包括两部分内容:硬件方面的感光元件自我清理、软件方面的DPP 2.2 软件除尘。
感光元件自我清理
佳能“EOS 整合式清净系统”的构思和奥林巴斯的超声波除尘基本一样。除了既有的LPF(low-pass filter低通滤镜)以及CMOS感光元件外,EOS 400D改进了前方的一片LPF以及联接构件,并使用了“压电元件”产生超声波震动,让粉尘能脱离这片低通滤镜。而震落的粉尘则会使用“收集元件”收集。架构图如下:


最前面的就是用于除尘的特殊滤镜,中间是传统的低通滤镜,最后面的才是CMOS
有几点特别提出:
低通滤镜与CMOS之间是密封的,因此不用担心入尘问题;除尘用的超声波震动靠联接构件与压电元件产生,在低通滤镜表面产生的超声波可将粉尘抖落掉入收集元件内。
如果与索尼的CCD除尘比较,佳能这套“EOS 整合式清净系统”有很大优势,索尼是靠着原本的CCD防抖动机构的振动使灰尘,振动频率本身就不高,而且没有灰尘收集装置。而在佳能400D中,震落的粉尘会由收集元件收集,不太用担心会累积在快门室内。
如果这样的机制还无法对付黏度较高的灰尘,就只能按传统方法清洁CCD了,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可以用DPP 2.2软件将已经拍摄的照片上的尘点去除。DPP2.2软件除尘
佳能最新的DPP2.2版本提供了一个软件除尘的功能。使用之前,必须先用相机来拍摄白色物体(纸张或布),这样的过程有点像自订白平衡。佳能建议用户使用50mm或更长的镜头来拍摄校正使用的“除尘资料”,这可能是为了避免出现暗角,并使用手动对焦,转到无限远,然后距离被摄物体20-30cm处时,由相机选单启动拍摄除尘资料即可,光圈快门值等其他参数相机会自行决定。
虽然和其它一些除尘的软件相比,佳能DPP2.2的操作麻烦了点,但这样可以彻底避免将一些正常的黑点当做灰尘去除。



上述的使用超声波震动低通滤镜的除尘方式,每次400D开机或关机时都会自动执行,每次执行约需1.5-3秒钟时间。而400D开机时间仅需0.2秒,因此为了不影响效率,如果用户一旦开始按快门拍照,除尘系统便会立即放弃除尘工作,让拍照具有绝对优先权。
此外,用户也可自行随时启用超声波震动除尘。由于每次除尘时间可能达三秒钟,为避免连续操作致使元件过热,400D也做了一些限制防止使用除尘过度:每次使用必须间隔3秒以上;连续使用五次之后,以后每次执行除尘相机会自动“休眠”10秒钟。这个限制是绝对性的,即使重新开机也是如此,除非60秒内都不再使用除尘功能。

右下角就是除尘指使,除尘完成后该位置显示剩余拍摄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