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自从开始推行 DX 规格镜头之后,陆续推出了不少 DX 规格的镜头,随着 D80 的推出,从 18mm 端开始变焦的 DX 镜头,已经出了第四支,一开始是 18-70 ,接着是 18-55 ,今年则推出了到目前为止缺货频频的 18-200 ,而跟着 D80 一起推出的就是本篇的主角之一 18-135 。

这篇文章的两个主角,就是图中的 18-200 及 18-135 ,关于两支镜头的规格比较表,在这边做了一些整理。

点击查看原图

接着是 18-135 及 18-200 的 MTF 图。


首先来看这个部份,18-200 在镜身上有对焦表尺,18-135则省去了。

也许是没有对焦表尺的关系,18-135 在镜头下方的规格标示中,多了最近对焦距离的标示。

在 18-200 的镜头下方,就没有标示这个规格。

镜头侧边的开关,18-200 因为有 VR ,所以在这里多了两个开关,请注意最上方的 "M/A M" 这个开关,这个开关是让你切换镜头的对焦模式, M/A 是指自动对焦,在自动对焦完成后,你可以用手去转动对焦环来手动对焦,这功能就叫 "全时手动对焦",只要是 Silent Wave Motor 马达对焦的镜头 (AF-S),都支持这个功能。


上面那两点,还不是让我最垢病的,我们先来看看 18-200 的接环,是金属制的。

而18-135 的镜头接环,居然是塑料制的。
如果说这支镜头,卖价大约在 7-8K 间,采用塑料接环还可以接受,但是这颗镜头可是要上万呢,一颗要上万的镜头,用如此廉价感的塑料接环,它又不是一颗 3000元的 18-55 ,这叫我们怎么能接受呢?就连 3千多的 50 F1.8 ,都是采用金属接环了.............

当然 18-135 VS 18-200 不是只有纸上谈兵,接着就在星期二早上,台南市的天气不错,所以就带着这几支镜头到外面实拍,而只有 18-135 VS 18-200 看起来可能不过瘾,所以胖请出了大三元来作为对照组,接下来,就请大家看照片吧。

所有照片均为 D80 拍摄,全程使用脚架,于 18mm(3)、24mm(3)、35mm(4)、50mm(3)、70mm(4)、105mm(3)、135mm(3)、200mm(2) 以最大光圈和 F8 、F22 光圈各拍一张,显示的是EXIF及缩图(使用 Picture Project 1.7 将 RAW 转档并缩图),原图档请下载未缩图之最佳质量 JPG。
至于那支镜头画质表现怎么样,这些胖就不多说了,因为这对胖来说不是很重要,如果各位想比较的话,可以下载原档回去自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