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编程语言发展 一开始只是函数的封装,
到了OO语言,对象有了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再到了JDK5.0,这些属性和方法又有了自己的属性。
整个过程非常的自然,程序员用以描述系统的语言越来越详细。
很多介绍Meta-Data/Annotation的文章都错误的以JavaDoc和Doclet来赋比兴,让很多程序员看一下之后,觉得没么用就翻过去了。
其实两者作用完全不同。前者是静态的,根据Meta-data生成另一个静态文件。 而后者能够在运行时像获得对象属性一样获得属性、方法的Meta-data,在RunTime做任何事情。
那到底怎么用呢.TestNG和Hibernate3.0已经给了参考。
比如,以前的Framework,我们通过继承基类,实现回调函数,再把一些方法委托给框架内的另一些类,还有多态和反射,已经是想象力的极限了。
现在多了Annotation来描述系统,又可以通过反射把更多的事情扔给框架、工具类完成,而程序员的代码可以更专注,更贴近业务领域。
在没有Meta-Data之前, 全部东西都是在XML文件配置的,但这样生生把两样东西分开显然比较麻烦,所以才有了XDoclet的存在.而现在系统直接通过反射获得Meta-data,不需要Xdoclet,也不需要从xml hell中去检索.
annotion本身也很简单,给函数加个属性而已,能有多复杂啊。关键还是看你通过反射动态获得它的annotion之后,怎么用。
1.定义annotion
@Retention(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interface myAnnotation
{
boolean devbuild() default false;
int counter();
}
2.在函数中使用这个annotion为函数加属性
public class MyClass
{
@myAnnotation(devbuild=production,counter=1)
public void myMethod()
{
}
}
3.在程序中获得该函数的annotation并do something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lass mc = new MyClass();
Annotation[] a = mc.getClass().getMethod("myMethod").getAnnotations();
for (int i=0; i<a.length ; i++)
{
System.out.println("a["+i+"]="+a[i]+"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