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已经绝迹并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广州市特有品种———唐鱼如今终于在从化发现了野生群体!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梁健宏表示,作为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的鱼种,唐鱼将有可能成为测定环境质量的一种“指标鱼”。 唐鱼是广州特有鱼种 据介绍,唐鱼又名白云山鱼、白云金丝、红尾鱼等,是广州白云山、流溪河附近溪流的特有种。1932年,鱼类学家林书颜等首次在广州的白云山发现唐鱼,由于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很快流传至世界各地,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鱼,人们把这种来自于中国的漂亮小鱼命名为“唐鱼”。 由于唐鱼繁殖能力不强,种群小,加之人类开发活动造成唐鱼分布区山林破坏,水土流失,山涧断流或改道,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原因,唐鱼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经逐渐绝迹。1988年,唐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8年版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标明,唐鱼的濒危等级为“绝迹”。梁健宏告诉记者,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心从1992年起多次进行野外唐鱼资源调查,但始终未能发现其野生种群。 曾从海外引进唐鱼进行繁育 梁健宏说,唐鱼是广州市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成员,野生种群的灭绝意味着某一生态链的断裂,由此可能带来的生态灾难性后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难以评估的。因此,该中心自2001年立项研究唐鱼人工繁育技术,从海外引进了唐鱼的亲本,并将人工繁育的唐鱼向野外放生。为此,救护中心先后于2001年7月和2002年9月,在流溪河、白云山放流唐鱼10余万尾。 水温升高或是唐鱼重现原因 昨日,记者来到从化市西部的一个小村庄,在一条绕田而流的窄窄小溪里看到了野生的唐鱼。从化市畜牧水产管理中心副主任邓国斌告诉记者,此地共发现两个唐鱼种群,据初步统计,两个种群共有唐鱼两万余尾。记者在现场看到,孕育着唐鱼的这条小溪长约3公里,水流较为平缓,溪流之上还覆有密密麻麻的植物。 唐鱼为什么能够“失而复现”?据邓国斌介绍,发现唐鱼之后,他们立即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前来鉴定,初步认定为野生种群后,专家表示,唐鱼的灭绝有可能是水温降低引致,而现在的水温又恢复到适宜唐鱼生存的温度;另外一种可能则是该地区本来就有唐鱼存在,但是一直未被发现。 唐鱼生长区域应建保护区 此次发现的唐鱼会不会是之前人工放流时存活下来的群体?梁健宏表示,经过初步鉴定,此次发现的唐鱼确属野生种群。据悉,人工放流的唐鱼目前尚不可能繁殖下一代,而此次发现的唐鱼有不少小群体都出现了母鱼带着小鱼的情景,有的雌鱼还“大腹便便”,即将进入产卵期。这些情况基本表明,此次发现的唐鱼属于野生种群而非人工放流品种。 梁健宏表示,唐鱼是世界闻名的观赏鱼,在美国市场上标价达到9美元/条,而与其同属的稀有鱼句鲫已经成为了研究环境质量的实验动物,作为广州特有的鱼种,唐鱼完全可以作为衡量环境质量的一种“指标鱼”。 据悉,根据有关规定,此次发现的唐鱼生长区域应当建成自然保护区,私自进行捕捞和运输者将被法办。(记者叶卡斯) 唐鱼小资料: 唐鱼体细小,最大个体不超过30mm。体长,侧扁,背部微隆,腹部无棱。身体呈现暗绿色,身体两侧各有一条金红色的水平条纹从眼睛直达尾柄基部,叉形的尾鳍呈艳红色,腹鳍和背鳍略带黄色。其背鳍和尾鳍的基部有许多带红色的小斑点,背鳍与臀鳍呈绿色,边缘透明。 唐鱼身上的每一块鳞片都有许多小黑点,这些小黑点在“金丝带”和鱼体下半部形成一根根黑色的线条,十分醒目,虽然在小型鱼类中算不上格外艳丽,但是清丽淡雅的色彩以及犹如灯鱼般的荧光带格外吸引人。 唐鱼多栖息在山区清澈的溪流微流水环境中,性活泼。虽然为生活在南方的群体,但能耐寒,当水温降至5摄氏度时,仍能正常生活。其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植质为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