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不是人的专利
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好似一向是属于人的专利。野兽有情感吗?伟大的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100 多年前就为这个问题作了结论。他在《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说,人的情感在进化过程中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源自动物祖先的情感。他在另一本书中写道:“较低级的动物,也能像人一样明显地感觉到快乐与痛苦,幸福和悲伤。”
然而,科学是重实证的。后来的生物学家在验证达尔文的理论时,多年来进展不大,没有找到更多野兽也有情感生活的科学证据。于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野兽有情有义的动人故事,被生物学家解释为不过是人类自身将动物行为拟人化的虚幻想象。从此,许多严肃的科学家便讳言动物的情感生活,生怕被扣上伪科学的帽子。
不过,许多动物行为学家对野兽情感生活的探索并未停止。经过他们艰苦细致的科考工作,终于发现了一系列例证,并找到了一些神经生理学依据。那么,这将可能会改变科学界关于情感是人的专利的偏见。
原始情感的载体——小脑扁桃体
科学家们将动物的情感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原始的情感,另一大类是高级情感。原始情感最明显的例子是对危险信号的反应——或者因为害怕而逃逸;或者因害怕它激起斗志准备决一死战。
原始情感是本能的冲动,先天带来的。比如,一只从未见过食肉动物的小鹅见到对于自己没有威胁的家禽之类并无特别反应,但见到似鹰的黑影掠过头顶时,却能敏捷地奔跑,去寻找一个地方藏起来。
为什么小鹅具有逃避鹰的攻击的本能呢?究其根源,是因为具有逃避本能的小鹅的祖先能在鹰的攻击下生存下来,而那些不具备这种本能的鹅便成了鹰的食物。逃避本能成了生存下来的鹅的遗传信息,最终通过DNA 的复制而代代相传。这是自然选择法则的作用。
这种原始情感在动物中是普遍存在的。科学家们观察到,生长在实验室内从未见过猫的老鼠,闻到猫的气味,甚至见到一根猫毛,都会。下得全身发抖,而且它们还会食量减少,变得更加机警。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动物原始情感的载体在边缘脑,特别是一种小的杏状结构——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被称为“情感”脑,它能接受和分析感觉信号,并通过一束神经与脑干相连,从而能作出本能反应,这些本能反应对它们的生存来说有效得多。
野兽的高级情感
野兽的原始情感和本能反应,在科学界并无多大岐义。人们争论更多的问题是,野兽是否有似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一类的高级情感?
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证实,野兽也有高级情感。但是,并不是一切野兽都有高级情感。加拿大的动物行为学家米海尔。卡本拉克发现,具有高级情感的动物,是以爬行动物为起点的。他发现,爬行类动物中的大蜥蜴具有享受快乐的高级情感。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大蜥蜴不愿离开温暖的环境,去近在咫尺的食物丰富的环境中去觅食,惟一的原因只是因为那儿冷一点。大蜥蜴在温暖的环境里感到舒适、快乐,它们的体温会升高,心率会加快。这是因为,它们经历着同人感到快乐时一样的生理反应——因有一个好心情而心跳加速,体温上升。
许多哺乳动物都能享受快乐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动物玩耍嬉戏时最容易见到。你如果观察一下小海豚的嬉戏,便会发现小海豚的嬉戏似人在大自然中畅游一般:一会到激流中去冲浪,一会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地漂流,在激情与平和的节奏交替中享受快乐。
科学家们在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里,观察到野牛在冰原上滑行时,会快乐地大声呼叫:“哇—啊—啊—”。他们还观察到,有时,公园中的麋鹿放着草场上丰富的食物不去享用,却向雪地奔去,高兴得一遍遍地跳跃着,在空中扭动着身体。
目前,科学家们不仅观察到动物享受快乐时的情景,还分析出了动物在玩耍时促使其产生的情感物质——多巴胺和一种类似鸦片的麻醉剂。人也正是因身体产生了多巴胺和鸦片类麻醉剂等情感物质,才有了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一类高级情感。
动物的爱情
科学家发现,至少在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是有爱情生活的。动物行为学家马克。贝克霍夫发现,一对南方脊美鲸,有着与人一样表达爱意的程序:它们先是互相触摸,轻拍对方,然后拥抱在一起翻过来,滚过去,最后,将鳍状肢缠绕在一起,并排躺在一起喷水约3 分钟。事毕,才同时游开。
科学家们还发现,蜜蜂可能不谈恋爱,但鸟类肯定是要谈恋爱的。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波恩德。海英瑞长期与鸟类生活在一起,他在《乌鸦的心》一书中写道:“因为乌鸦有长期的配偶关系,我认为它们像人类一样具有爱情,因为一种长期的配偶关系是需要心灵感应和情感才能维系的。”
科学家们发现了鸟类表达爱情的多种方式。欧洲有一种白头翁,雄鸟从远处飞回来,总要带上一枝鲜花献给情侣。雄燕鸥求爱更实际,它叨来一条小鱼,放在雌燕鸥的旁边,如果雌燕鸥经不起诱惑,看了小鱼一眼,雄燕鸥便会抓住时机,大献殷勤,劝雌燕鸥收下礼物。如果雌燕鸥吃了小鱼,它便会乖乖地同雄燕鸥结成姻缘,比翼齐飞。
更为奇妙的是,科学家们发现,鸟类还会似人般用接吻来表达爱情。一般雄鸟与雌鸟之间,常用轻吻来表达爱意,嘴唇碰碰嘴唇,情意表达后,便振翅比翼双飞。有的鸟儿,接吻的时间比较长,一下又一下,像啄木鸟似地不断接吻。更有甚者,比如情圣鹦鹉能像人类一样进行深吻,不仅以唇相亲,还要以舌相交。鹦鹉接吻时,舌头互相紧勾,难舍难分。
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动物的爱情是有物质基础的。他们测出,啮齿类动物在动情时,多巴胺的水平会增高。鸟类在谈情说爱时,能分泌一种类似催产素的物质。科学家们在哺乳动物中也测出,在它们的求爱过程中,催产素分泌也会增加。
无独有偶,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情爱行为时发现,人类的情爱活动与三种基因有关,一种基因指令身体分泌多巴胺,一种基因指令身体分泌苯乙胺,另一种基因指令身体分泌催产素。人也许会在一生中遇到那么一次令你刻骨铭心的爱。当你遇到一生中孜孜以求的那一个人时,你的情爱基因便会启动,大量分泌情爱物质。这些情爱物质可以促使你的心跳加速,瞳孔放大,手心出汗,口干舌燥,一见钟情。如果这种“来电”的感觉是单方面的,你便陷
入单相思。如果这种感觉是双向的,你们便会陷入热恋之中。
这并非巧合。它一方面使人进一步相信,一些禽兽同人一样有情爱一类的高级情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类的情爱活动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来源于他们的进化先辈。
禽兽的悲哀
在失去爱的时候,爰的反面便是悲哀。失去爱侣的鸟儿,会从鸟群中飞出,停在一个地方,呆痴而绝望地凝视天空,对于外界安慰的举动无动于衷,对性也失去了兴趣,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甚至,失去情侣的鸟儿会绝食,会试图使情侣复活,会伴着情侣的遗体不离开,或带着情侣的遗体四处转游,直至遗体腐烂。
诺贝尔奖获得者生态学家康瑞德。劳伦斯在他的著作中描绘过鸟儿的悲伤。他写道:“一只灰雁失去了它的配偶,它表现出了人类小孩在悲伤时的所有特征:眼窝下沉,身体萎缩,头低而沉。”
科学家们还发现,被逆戟鲸吃掉孩子的海狮妈妈,会发出令人恐怖的大声尖叫和催人泪下的嚎啕大哭。在野外观察大象生活几十年的动物行为学家吉易斯。波尔,发现小象会因母亲去世而发出悲伤的尖叫。而大象则会站在死婴周围守护,悲伤地垂下头和耳朵,这种情形会持续几天。
野兽的面子
最有趣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有的野兽如人般死要面子,这可不是一种可以用本能解释的高级情感。
动物行为学家珍尼。古德尔在丛林中发现了一只死要面子的非洲黑猩猩。有一次,她发现这只好炫耀自己的雄性黑猩猩,在一只黑猩猩首领面前的树上荡秋千,卖弄自己的本领,想以此引起首领的注意。谁知,树枝断了,这只雄性黑猩猩重重地摔了下来。它显得很窘,偷偷地看了看首领的表情,发现首领并末注意它。它紧张的表情一下松弛了下来,一个翻身爬起来,上了另一棵树,怡然自得地吃起东西采。
美国哈佛大学的动物行为学家也观察到一只死要面子的恒河猴。一次,这只雄性的恒河猴经过竞争,占有了一只雌猴。它在和雌猴交配后,十分得意。为了显示自己,它在离开雌猴时,走起路来神气活现:尾巴竖起来,背脊高挺,头也骄傲地昂着。谁知,一不小心,它跌进了一条水沟。它窘极了,怕其他猴看见没了面子,头、尾立即垂掉下来,尾巴也夹起来,弯腰驼背地缩成一团。过了一会,它惊魂初定,探出头,贼眉贼眼地窥视四周,确信没有任何伙伴看到自己的狼狈相。于是,它重新昂头挺背,竖起尾巴,大摇大摆地走起路来,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人与动物的情感区别
看来,情感不是人的专利是没有多大问题了。然而,人与动物的情感,特别是高级情感有没有区别呢?
科学家们认为,也许人与动物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首先,人的情感源于动物的情感,是从动物的情感进化而来,只不过更丰富一些而已。
科学家们的研究证实,控制原始情感的是边缘脑中的小脑扁桃体,至少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类中均有这种“情感脑”。而人脑中,管理人本能冲动引起的原始情感的机构也在边缘脑中。边缘脑是前意识的载体,爬行动物脑是潜意识的载体。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前意识和潜意识决定了人的本能冲动。
而禽兽的高级情感是由大脑管理的。目前,高级情感活动仅在具有发达大脑的鸟类和大脑特别发达,并同人一样有大脑皮层的哺乳类动物中得到了证实。人类的情感活动也是受大脑控制的,大脑皮层是意识的载体,但人的大脑比禽兽的大脑发达得多,特别是有非常发达的大脑皮层。因此,人类的高级情感活动就比动物复杂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禽兽的高级情感活动还是不能与人类的情感活动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