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鼠是一种身长40~45厘米、外形似老鼠的小动物,生长在美洲地区的负鼠与澳大利亚的袋鼠有相同的生活习性,即母负鼠以其别致的育儿袋带着小负鼠四处活动。偶尔,母负鼠也把小负鼠背在背上,小负鼠的尾巴则与负鼠妈妈的尾巴缠绕在一起,在小负鼠长大之前,它是不会离开母负鼠的。负鼠在遇到不测、突如其来的袭击以至于无法逃生脱险时,就会装死以求保全生命。为此,负鼠得了一个“骗子”的坏名声。其实,在紧急关头耍点儿小花招也无可非议,因为不装死就得白白送死,那多不合算呀!负鼠“装死“的伎俩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为任何凶残的猛兽——狮子、老虎、狼都不敢贸然接近刚死的猎物,何况负鼠的“装死”来得突然,意想不到之间就把猛兽吓住了。这就是负鼠的拿手好戏——“心理”自卫对策的成功所在。恐惧感使猎食者的食欲受到抑制,使它们对已到手的猎物暂时失去了兴趣,这就给负鼠提供了伺机逃生脱险的机会。而负鼠从“装死”的状态突发性地撒腿逃命,这一反常的再度表现,又把猎食者给唬住了,也就不会再去追杀这到手的猎物了。 过去,有人曾认为负鼠的“装死”并非骗术,而是它们在大难临头时真的被凶神恶煞的猛兽吓昏过去了。科学家们运用电生理学的原理对负鼠进行活体脑测试,揭开了这一谜底。针对负鼠身体在不同状况下记录在案的生物电流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负鼠处于“装死”状态时,它们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不但与动物麻醉或酣睡时的生物电流情况大相径庭,甚至在“装死”时,负鼠大脑的工作效率更高。看来,负鼠名下的“骗子”称号并没有张冠李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