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ign=left src=../image/5572.jpg
砗磲也叫车渠,是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全世界共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附近也有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贝壳腹缘呈波浪状,左右两壳在闭合时互相镶嵌。铰合部有主齿一个和后侧齿一个或两个。两壳在闭合时,在壳顶部的前方有一个宽大的孔。生活时,以壳顶向下,腹面向上,从这个宽大的孔伸出坚硬的足绦固着在珊瑚礁上,所以它们的成体不能移动位置,常常因为珊瑚的生长把它们半埋在珊瑚中。有的种类则是在珊瑚礁上穿孔穴居,它们利用坚硬的足绦做支点,用贝壳把珊瑚磨穿成洞,栖息其中,仅腹面部分露在珊瑚礁的表面。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砗磲的外套膜边缘几乎全部愈合,仅在前端留有一个入水孔,近中部留有一个向外突出的乳头状的出水孔。砗磲和共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料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达种藻类做补充食料。这种藻类呈球形,暗蓝色,直径约7微米,它们在砗磲的外套膜边缘表面繁殖很快。因为砗磲生活在浅水,光线很充足;又能经常张开贝壳,使它的外套膜边缘伸到外面,暴露在阳光照射之下,这样虫黄藻就有充分的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很快地分裂繁殖。在砗磲的外套膜边缘还生有特殊的“透光器”,它可以聚散光线,并可以把光线散到外套膜组织的深层,扩大虫黄藻的繁殖区域。这些藻类可以通过砗磲血液搬运到消化道周围,然后经吞噬细胞进行细胞内消化。虫黄藻一般是砗磲的补充食料,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料。
砗磲和虫黄藻是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空问、光线和代谢产物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做食料。砗磲所以长得如此巨大,有人设想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料的缘故。
砗磲的繁殖多在最热的季节,它是属于雄性先熟的雌雄同体类型。大的个体雌雄性生殖细胞共存,小的个体多为雄性。砗磲的寿命很长,估计可以活数百年。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250千克。
作者: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