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动物的眼睛千奇百怪。
兔子眼睛是红的,这是透明的睛球内血液的颜色造成的。牛黄酸是提高夜视能力的必需物质,鱼及老鼠的体内含有大量牛黄酸,爱吃鱼和老鼠的猫补充牛黄酸后,就能明察秋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逮住老鼠。狼的眼睛夜间寻找猎物时,远看如两盏闪亮的小灯笼。这是因其目回眼底有很多特殊的晶点,这些晶点可把它周围非常弱的、分散的光线收拢,聚合成一束,然后集中反射出去。
比目鱼的眼睛长在身体的同一边,这是对环境逐步适应的结果。刚孵化成小鱼时,比目鱼与别的小鱼是一样的,一对眼睛端端正正对称在头部两边。20天左右身体长到1厘米时,由于身体各部分发育不平均,游泳时也渐渐的把身体侧翻过来,开始侧卧海底生活。这时它下边一侧的那只眼睛就会因为眼下那条韧带不断增长,使得眼睛往上移动,经过脊背达到上面,和上面原来那只眼睛并列在一起。
猛禽捕食时为什么曲线前进?原来这与它们的视觉有关。猛禽捕食时,头部朝侧面倾斜40度时看得最清楚,但会增加空气阻力。为了不增加阻力,并使眼睛紧盯猎物,猛禽摆正脑袋,沿着螺旋形的曲线攻击。鹰有一双千里眼,它的视网膜上有两个被称做“中央凹”的灵敏结构,其感光器的密度高达每平方毫米100万个(而人只有14.7万),感光细胞越多,分辨物体的灵敏度也就越高。鹰眼用低分辨率、宽视野的部分搜索目标,而高分辨率、窄视野的部分用于观察已经发现的目标。
螳螂的复眼有一套完整的跟踪瞄准系统,凭此从瞄准到捕获,整个过程只要0.05秒,而且百发百中。蜻蜒可任意转动的脑袋上,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2/3。面积由28000多个小眼面连接组成,是动物中眼睛最多的。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晰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苍蝇头部两侧有对复眼,在复眼之间还有3个排列成三角形的单眼。单眼只可感光,不能构成物象。复眼由4000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又分成为集光与感光两个部分。每个小眼都可以看清物体的一部分,所得物象互相结合起来构成一种“镶嵌的影像”。
摘自大众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