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条螟

王朝植物·作者佚名  2006-12-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高梁条螟在我国大多数省、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高梁、玉米、甘蔗、栗、麻等作物,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与玉米螟混合发生。

为害症状

幼虫为害随龄期的不同为害状有差别,低龄幼虫在心叶内蛀食叶肉,只剩表皮,呈窗户纸状,龄期增大则咬成不规则小孔或蛀入茎内取食为害,有的咬伤生长点,使高梁形成枯心状,茎秆易折断。

生活习性

高梁条螟在华南一年可发生4~5代,长江流域以北旱作地区通常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主要在高梁、玉米茎秆内越冬,也有少数幼虫越冬于玉米穗轴中。

成虫喜昼伏夜出,白天大多栖息于寄主植物近地面的茎叶上,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常是雌蛾多于雄蛾。卵多产于寄主植物的叶背基部和中部,少数可产在叶面和茎秆上。卵成块,呈鱼鳞状排列。在2代区,第一代卵主要产在春高梁上,并全部落在心叶期,部分产在春玉米上,分别落在心叶期和抽雄期;第二代卵主要产在夏高梁和夏玉米上,且常是心叶期多于穗期。套种玉米的第二代卵则全部落在穗期。

初孵幼虫活泼,爬行声速,在玉米、高梁心叶期的初孵幼虫大部分在卵株上顺叶爬至叶腋,然后上爬潜入心叶丛中;也有少数幼虫吐丝下垂转至它株,最后潜入心叶内。

一般高梁条螟越冬基数较大,死亡率低,春季雨水较多的年份,第一代发生重,一般田间湿度较高对其发生有利。

高梁条螟的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和稻螟瘦姬蜂,赤眼蜂一般自然寄生率可达2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天敌还有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等。

防治方法

高梁条螟在高梁和玉米上的防治方法基本上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处理越冬寄主,心叶期施用颗粒剂;利用赤眼蜂或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等生物防治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