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放开后,南京的各家金铺迅速接受了一场价格洗礼,但让南京的老百姓搞不明白的是,几大经销商欲“集体跳水”的豪言壮语话音未落,几天之后却又急急“变脸”,又要搞什么价格同盟,把金价再恢复上去如此大起大落,其实反映了经销商面对价格战“黔驴技穷”的窘状。
据我所知,从人民银行批发黄金的价格是每克72元,即使是在价格跌破每克80元的谷底,经销商显然也不会亏多少,商家的赚头则完全可以在加工费(当然,这里指的是有创意的加工)上实现。如果还是把眼光单纯地盯着那一点可怜的批零差价,迫不及待地想回到价格保护的堡垒中去,实在是商家对自己经商智力的一种无声嘲讽。
在发达国家,蕴涵在工业品中的工业设计早就是商家挣得大把钞票的一大法宝了,这一法宝也正在给某些聪明的国内厂商克隆着。不久前国内某手机厂家将一颗小小的钻石嵌到了他们的一款手机上,这一微不足道的工业设计的“小花招”却让消费者心动不已,这颗小小的钻石不仅使原本普普通通的一款手机身价立马上涨5000多元,而且为该厂家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带来了近一亿元的销售收入。诸如此类的例子近期还能找到不少,很显然,折射着工业设计智慧之光的个性工业品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国内长期的金价保护政策让经销商们形成了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而金饰品的那几张多年“永葆青春”的老面孔更令消费者忍无可忍,于是,各种玉石、稀有金属制成的饰品得以乘虚而入,抢占了首饰的大半江山。也许在10年前,手上套着个金戒指还是“款”的暖昧表示,那么在今天,这种打扮至少已代表了两种含义,“老土”和“傻冒”。在现代人的消费观里,电视机不仅仅被用来看电视,手机不仅仅用来打电话,他们更希望这些物品成为体现个性,追求时尚的一种手段,这种微妙的心态在作为“潮流”同义词的首饰身上显然体现得更为集中。
在消费者这种心态的默示下,躺在黄金柜台上的那些“大路货”虽然价格一再跳水仍难免备受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来金饰品要想夺回首饰市场老大的交椅,除了价格上玩噱头,显然还应该在产品设计上多动点脑筋,毕竟,捧着金饭碗也需要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