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外径约68毫米的翡翠手镯,在上周日申城举行的一场珠宝玉器拍卖会上以116万元的价格被一位上海买家竞得。在这场拍卖会上,这位买家还一口气“通吃”了另外两件翡翠饰品,包括以92万元竞得的61粒圆珠组成的翡翠项链和以16.5万元竞得的翡翠蝙蝠胸针,3件拍品总价达220多万元。
上海人投资玉器的热情在这场拍卖会上充分表现出来。74件以白玉和翡翠为主的拍品中,成交了26件,像2万元左右的白玉长眉罗汉摆件、7000元左右的白玉达摩挂件等都颇为抢手。
这场拍卖在沪上藏家中引起如此大反响,重要原因是随着高档原料的匮乏,玉器的保值升值功能日益显现,一些中档玉器的价值也开始抬升。
一位藏家告诉记者,白玉多产于中国西北部,历经数千年开采,至今的存量已极为有限。翡翠多产于缅甸,由于近年机械化、掠夺性的开采,品质上乘的藏品也日益罕见。
许多从业数十年的玉器行家,曾亲历了质量上乘的玉器藏品价值成倍乃至数百倍上涨。随着收藏热的升温,玉器成为近期一个投资热点是很自然的。
此点在这场拍卖中也得到了体现,一块刻有钟馗纳福图案的墨玉牌以8000元的价格起拍,一直飙升到38000元才停手,成为全场争夺最激烈的一项标的。显然,藏家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这块少见的、更具升值潜力的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