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蜜蜡珠,弥而珍贵(1)

王朝首饰·作者佚名  2006-12-3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蜜蜡珠历史悠久

古代诗人史蒂芬逊有几句写实的散文诗:在风向转变的海洋中,商人寻求珍珠;在北极星照耀的大海上,他们寻找蜜蜡。

多个世纪以来,珍珠和蜜蜡珠均是来自大自然的美丽饰物,为人重视。蜜蜡更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几千万年才变成的树脂化石;从宝石红、蜜糖黄、牛油黄,以至虹彩般的金丝绿和荧光蓝皆有,色彩鲜阳亮丽,并非其他半宝石可比。

欧洲的蜜腊珠与琥珀珠从前多数产自波兰、丹麦、瑞典、德国北部、罗马尼亚和俄罗斯,埋藏在一百英尺至一百三十英尺的地底蓝土层中,那是一层奇异的黏土。现今的琥珀大都采自波兰的森姆兰区蓝土层,但质素远不如前,仅有百分之十五可以琢磨成饰物(以珠串为主)。此外,波罗的海距离岸边约五十英里的海床下也有大量琥珀蕴藏。每次暴风雨后,常见天然琥珀冲上波罗的海各国沿岸的海滩和浅水区,有时甚至冲至英国及法国的海岸线。不过质素参差,极少精品。其实欧洲人在公元前一万五千年已佩戴琥珀和蜜蜡珠串;新石器时代金黄色的波罗的海琥珀已是主要商品。

蜜腊珍珠是万灵丹?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蜜腊、琥珀和珍珠视作灵药,认为它们串成的珠子能够驱除病魔。唐代《杜阳杂编》指出琥珀可止血疗伤,段成式《酉阳杂俎》谓白獭髓混琥珀治面颊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更记载琥珀能够通塞以宁心、利肺、治五淋、预防结石、明目磨翳、消瘀去毒、破痂生肌、安胎定魂等,琥珀好象摇身变成万灵丹;不过是否磨成粉末内服或外涂,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其后,琥珀成为佛教中七宝之一后,就更为神化,并无医学上或科学上的实证。

在文艺复兴后期和巴洛克时期,欧洲人把珍珠当作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但以前自公元九世纪至十四世纪,珍珠同样被人视为灵药。中国方面老早用珍珠末入药,古代民间医书分别指珍珠末能够清肝明目、镇静安神、退热解毒、止血消炎、治头痛昏晕等之功效,与蜜腊一样成为宣传的对象,甚至夸言后‘佩之无瘕疾’;不过大多数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珍珠并非有万能药力的,有些人多服反令肠胃受损。

晚清慈禧太后除喜爱翠玉外,还喜爱内服珍珠末,用来养颜,深信可使皮肤光滑幼嫩、防止衰老,以致后世人士在珍珠美容方面故神其说。

蜜腊珠经久变深色

蜜腊珠和琥珀珠的颜色多变,缤纷夺目,主要是由于几千万年前树脂在地下流淌时混入外来的物质。例如黑蜜腊和深褐色琥珀是由于内含木炭灰烬或天然的二硫化铁(黄铁矿)所造成。

蓝蜜腊和蓝琥珀含有石灰碳酸,由于树脂流经或积存的地层石灰质多,碳酸成分便多。不过近代所见者皆属人工染成蓝色的伪品,并非天然蓝色;有些甚至是用塑料冒充。有些琥珀和蜜腊因为渗入天然腐殖质(如腐殖土)分解时所产生的硫酸,因此颜色引起不同的变化。

蜜腊和琥珀均会随年岁的增长而变深色;换言之,经历年代愈久或愈老的话,表面的氧化层愈厚,形成珠子的色调更深,好比富光泽的古色(例如古铜色、古翠色)。它们很可能仅在一百多年内从蜜糖黄色变成红褐色。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古墓中发掘出黑红色的琥珀,它们像‘黑里红’翳珀的。专家当初误以为是西西里特产的棕红老琥珀,后来经详尽分析与鉴别,才证实是波罗的海品种的黄琥珀,其核心部位仍是黄色,只不过四周经久变色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