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OFT里,自由地生活(组图)
时间:2005-2-22
LOFT,字面意义是仓库、阁楼的意思,这个概念如今被引入到室内设计中来,正成为席卷世界的时尚。
LOFT的深层意义,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居住在LOFT的人,选择了追求精神的自由。
LOFT的生活方式是非主流的,挑战了花园洋房这样的传统居住观念。它对现代城市有关工作、居住分区的概念提出挑战,工作和居住不必分离,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大空间中,厂房和住宅之间出现了部分重叠。
LOFT,也象征着先锋艺术和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艺术家在此创造前卫艺术,建筑师在此实验大空间的处理方式。
在LOFT里,生活有自我放逐的味道。LOFT里的巨大空间,往往具有内向的特征,居者对内部空间的关注导致忘却了所处的都市环境,这样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中,也仍然能感受到身处郊野时那样不羁的自由。
图/胡盛春摄
从热闹的大街,经过门卫把守的大门,进入厂区,路过了一间医院,几处小餐厅,甚至还有一幢豪华公寓,记者终于来到了位于北京酒仙桥有名的LOFT区。
这是一幢两层楼房高的建筑,灰墙,窗户约有2米多高,这是一幢长条形的建筑。说白了,这里其实就是原来的厂房。
沿着黑而深的狭长过道往前走,不远处是几点霓虹魅影,来到霓虹诱惑下,走道的两侧各开着几扇木门。同去的北京朋友说:“推开它,LOFT就在眼前”……
1、关于LOFT
LOFT,字面意义是仓库、阁楼的意思,这个概念如今被引入到室内设计中来,正成为席卷世界的时尚,所涉及的建筑类型不只限于轻工业厂房,还包括了学校、商业建筑和办公楼等。
LOFT起源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纽约的艺术家寻找到了不同寻常的居住地点。那些废弃的轻工业厂房,高大的窗户形成的充分的采光,以及厂房本身的超人空间,一下吸引了艺术家的眼球。这里不但让他们灵感四射,厂房廉价的房租还能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于是,他们选择了在LOFT这种边缘化的建筑里居住,而且往往在住屋的上下层或者隔墙的另一面,其他车间里的机器还在隆隆运转。
一边是机器的轰鸣,一边是游吟艺术家华丽的歌唱,这构成了当年美国艺术中难以言传又无法替代的美感。
在浩大的厂房里,艺术家们似乎找到了自由,他们构造各种生活方式,创作行为艺术,或者办作品展,淋漓酣畅,快意人生。
2、北京的LOFT
即使在北京,LOFT也不是一个很普及的概念。很多人都不知道LOFT是何物,少数知道的,提起来都有一种淡淡的感伤,因为这里面潜藏着某种生活的流失,甚至有向过去告别的意味。
记者推开的LOFT,是一间法式餐厅。它保留了原车间除机床外的一切,包括墙上的毛主席语录。让人好像看到当年的工厂热火喧天,大干快上的生产场面,但毕竟是物是人非。
由于头顶大天窗,两侧大立窗,室内白日朗朗,反让深棕红的餐桌椅更显瑰丽。水泥围墙和钢筋举架安静地裸露着,默默注视着这空间里的人来人往……
其实在北京,LOFT并不是一个很普及的概念。很多人都不知道LOFT是何物,少数知道的,提起来都有一种淡淡的感伤,因为这里面潜藏着某种生活的流失,甚至有向过去告别的意味。
近年来,北京的街道、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变化,上世纪50至70年代建造的住宅及厂房等面临去留之间的选择。二环、三环路以内的工厂大部分迁出城外,留下的旧厂房有些依然坚固耐用,拆除它们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盖新楼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而LOFT的进入,正好破解了这一难题。
北京率先使用LOFT的,是一间叫做“藏酷”的酒吧:旧车间改造成的酒吧多少带有另类的味道,粗糙的柱壁、水泥地面,裸露的钢结构,前卫的音乐和前卫的人……
在北京,还有一些非保护文物的古建筑也加入LOFT中,如四合院、过去的行宫等。在改建过程中,艺术家们加入了富有民族气息的元素,使之具备了中国特色。在紫竹院附近,有一处由行宫改建而成的建筑,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加入现代的因素,显得别具一格。此外,一些四合院在改造过程中,又添加了阁楼、挑台等。而在上海,上世纪九90年代以来,一些艺术家纷纷租用苏州河畔不再使用的大型仓库区,如今那里变成了上海有名的艺术中心,咖啡馆和商店也多了起来。
3、LOFT特色
这种冷漠的空间感觉,却给人带来硬朗、简洁、粗犷的男性化感受。这便成为LOFT的基本性格。
厂房本来的主角是机器,使命是生产制造。所以在厂房的设计中,人的因素退到了机器之后,因此厂房显得冷冰冰,似乎没有搁置隐私的空间。但是,这种冷漠的空间感觉,却给人带来硬朗、简洁、粗犷的男性化感受。这便成为LOFT的基本性格。
粗野,拒绝装饰,这是LOFT的又一个特征,在对厂房进行LOFT的改造中,这些室内特点被留下来了。
记者在一位居住在LOFT中的王先生家里,看到他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墙面,在客厅的一角,甚至惊讶地发现墙上还残存着上世纪80年代留下的计划生育标语。这些“不装饰反而成了最大的装饰”。
王先生说,“我买LOFT就是追求个性,如果我把这里搞成木墙裙和罗马柱,在吊水晶灯,那就等于告诉别人我有病。”LOFT中的生活不是能够长期稳定的,厂房用于居住目前还未得到法律的保护,不具有70年的使用期限。在厂房里的居住者采用了租赁的方式,一般是5年,也不算短暂。
4、在LOFT里
和屋主王先生在LOFT里坐了2个小时,沐浴着北京夏日的阳光,听着唱机里飘出的京剧:杜近芳演唱的《桃花扇》,那感觉真是悠闲自在。
在酒仙桥附近的一处旧厂房里,一群年轻人搬了进来,把这里改造成自己的住房或者办公室。厂房建造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还堆着废弃的机器,墙上甚至还残留着机器的油迹。
大门开处,是一个篮球场大小般的空间,举架很高,大玻璃窗户,采光极好,一说话,声音仿佛要在四壁间游荡一圈,才肯老实地钻入耳朵。一群人在房间的一角讨论什么,原来是一家公司在开会。穿过一个小门,里面又是一个大间,原来是操作间,现在整齐地摆着几排写字台,各部门都在一个毫无遮拦的大房间里工作。
住在LOFT的住户记者也碰到一位。王先生租了这LOFT之后,在室内几乎没做任何装饰,墙壁保留原来斑驳的样子,水泥地也是,但擦得很干净。他说:“在里面坐着,享受阳光的爱抚,一时间有富贵闲得感觉。以前老北京人理想中的生活享受就是提笼架鸟,泡茶馆,听京剧,我看当代北京人还要加一点,住在LOFT。”记者和他在LOFT里坐了2个小时,沐浴着北京夏日的阳光,听着唱机里飘出的京剧:杜近芳演唱的《桃花扇》,那感觉真是悠闲自在。
5、LOFT透视
必须指出,对大多数人而言,LOFT不是什么美好的居住形态。如果指出它的不足,就是不方便。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趋之若鹜。因为,LOFT的深层意义,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LOFT进入中国,带来不少好处。例如北京一些随城市功能转换而被废弃的厂房,虽然外观陈旧,但它有无可取代的时间年轮和历史印记,这其实是北京这样的文化城市不能缺乏的,LOFT的出现,避免了它们被简单拆除的命运。对保护这些不能作为文物,同时又有一定纪念性的旧建筑很有意义。同时,LOFT的出现,突破了我们对室内空间的一些观念,例如车间这样的生产空间原来也是可以成为生活空间的。
但必须指出,对大多数人而言,LOFT不是什么美好的居住形态。如果指出它的不足,就是不方便。例如在餐厅里,稍微坐远一点,从厨房端上来的菜可能都凉了。而且LOFT的位置都在厂区深处,出入很不便。而且这些厂区周围的生活设施不方便,住在这里,用王先生的话说:“买瓶啤酒要开一站地的车。”
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人趋之若鹜。因为,LOFT的深层意义,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些LOFT中人,他们多半个性很强,拒绝向功利社会的标准低头,他们选择居住在LOFT,在于他们渴望追求精神自由。所以LOFT生活方式有几个特点:一,它是非主流的生活方式,挑战了花园洋房这样的传统居住观念。二,它对现代城市有关工作、居住分区的概念提出挑战,工作和居住不必分离,可以发生在同一个大空间中,厂房和住宅之间出现了部分重叠。三,象征先锋艺术和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艺术家在此创造前卫艺术,建筑师在此实验大空间的处理方式。四,生活有自我放逐的味道。LOFT里的巨大的空间,往往具有内向的特征,居者对内部空间的关注导致忘却了所处的都市环境,这样即使在繁华的都市中,也仍然能感受到身处郊野时那样不羁的自由。
记者手记
广州与LOFT
图文/胡盛春
在北京采访LOFT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广州何时才有可能出现LOFT?年初在采访一位广州设计师的时候,他说自己最大的梦想是住在LOFT里,然后只摆一张床,一张书桌。闲时就在LOFT里骑骑单车。LOFT如今是一个很火爆的居住概念,在北京和上海都有众多捧场客,但我们在广州至今仍难觅LOFT的芳踪。其实广州在接受新生事物时,相比北京、上海,不但速度快而且宽容度高,可对于LOFT一类的新生事物,却始终表现迟钝,何故?
我在北京的一间LOFT采访时,一个朋友问待应,洗手间在哪里。他的手在空气中一指,朋友们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么远。”我们站在近门处,距离那一头的洗手间,之间有近150米的距离。
那一刻我发现,生活在LOFT里,其实是需要勇气的。住在LOFT里,意味着你要放弃很多成熟社区所提供的生活便利。这包括交通、购物、娱乐、交际等等,这些并非谁都可以放弃的,就说这走150米去洗手间的事,偶一为之是新鲜,一旦成为日常生活,没准会成为负担。
但我同样发现,这些生活在LOFT里的年轻人,他们绝非叶公好龙,的确是很快乐地享受着LOFT这样的居住方式。在采访中,我情不自禁问了一个问题:“这么不方便,住在这里有什么好?”我这个问题引起了几位受访者的不快:“难道你认为放弃了你说的方便,我们就不快乐吗?难道你不认为快乐才是生活的境界吗?”
所以采访到最后,我和受访者逐渐达成一个共识:表面看,LOFT是一种居住形态;往深追究,LOFT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个性的非主流生活方式。
回看广州,其实并不缺LOFT资源,据我所知,员村一带就颇有一些旧厂房和废仓库。但广州似乎没有什么人去尝试LOFT,是不是可以这样说,LOFT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距离。
单从城市发展看,广州、北京给人的感觉是差不多的,广州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领先于北京。但两地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是不相径庭的。广州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方便”,我们这些在广州生活的人,无论是行为上还是在心理面,追求的也是实际生活的方便。但LOFT和我们广州人追求的“方便”是有些背道而驰的,它带来的更多是精神界面的享受。
坐在LOFT里,生活节奏仿佛缓慢了许多,空间里光线充足,几乎能看见细小的尘埃在空间里散漫游弋,人慢慢进入一种懒洋洋的状态中,那份闲适的感受真是无法替代的。
还要指出,LOFT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室内设计的智慧。从空间方面看,厂房、仓库提供的是一种广阔的空间感受,加上原先有机器生产的历史,又具有粗犷、冷静的环境氛围,如何让这样的一些特点适合人类的生活,“对比”就成了库房、厂房转变为LOFT的一个重要方法。
在LOFT里,我注意到原有的历史痕迹都被保存下来,作为清晰的可以代表LOFT的符号。同时,室内其他可活动的元素,例如家具、摆设等细节却极为精致。一粗一细,一简陋一华美,LOFT的美感就在整体氛围和室内细节的比对中出现了。
我想,要求广州一下子涌现很多精彩的LOFT,是不现实的,但广州或许更需要LOFT,试想,在广州的LOFT里,伴着窗外班驳的树影,一丝粤曲缓缓飘荡,那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