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的出路系列思考(一):项目与打工
本文首发 搜狐IT
引子:IT人该怎样发展?部分35岁以上IT人的发展空间在哪?今天我们再来讨论(查看近期文章《35岁以上IT人怎么了?》),有一定经验的IT人如何选择出路,明天的中国IT,中国软件业会是什么样?今天我们思考了,明天我们会做得更好!
笔者有个合作伙伴,过了35岁,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编程经验。一天,他在线上告诉我,天津一家做软件外包工程的公司,请他去,待遇是2500元,管吃住,主要事情就是做编程。对于一个在昆明的朋友,他现在单位的月收入是不到1500元,这在当地已经不菲。2500元,而且管吃住,是个诱惑。在医院的某应用系统上,他总结了自己的开发经验,正在做这方面软件。本着信任,和我商量。我和他这么说,你是想做个项目人还是想给人打工?
以笔者朋友这个年龄,有一定技术特长的熟练经验,还是比较能吃得开。虽性格有点内向,在独挡一面方面还有点欠火候,但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用熟能生巧来说,恰如其分。虽然整个系统的开发周期大约在半年左右,但经过笔者和他的交流,他决定先尝试把这个系统开发出来。
至于市场,笔者这样分析的,先给医院免费用,全国县级以上医院有多少?在现在信息化的大气候下,电子商务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等等现在已经在增强,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产品好点,而且在低成本的状况下,完全可以白手起家,可以先利用下班时间嘛,反正自己又不损失什么。一个好的心态支撑他,目前这个软件系统正在他的开发中。
说到这,不知道能否给中国从事编程的朋友一点启发?做项目和给别人打工的收获是不一样的。项目人永远是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人和职业经理人有点类似,就是首先要换个思维方式。
当我们在慨叹印度软件业如何如何,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出路时?中国的软件项目事业还属于少数人的“专利”。创新我们的思路首先从我们的观念开始。笔者曾接触中国足协的一位朋友。他这么说现在的国家运动员,当他们从国家队退役后可以做什么?前瞻性似乎不是坏事!谋定而后动。同样,现在为什么我们的一些熟练经验的编程人员一定“吊在一棵树上”?
如果有更多的人行动起来用自己手中的熟练编程经验创业,带动一批人,形成开发创业环境,而且现在国内的政策环境还是支持的,这点起码不要有后顾之忧,交流然后决定自己开发的项目。经常去去相关论坛,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现在的硬件环境并不是很糟糕,那么我们的软件环境呢?等待我们去开发,在应用领域,中国的消费市场这么大,何不尝试?
写文章多了以后在总结的基础上思考,再写出的文章逐渐有点深度。软件行业同样是个实践很强的行业。换个视点考虑问题,多想想30、35、40以后做什么,多尝试,失败并不可怕,开发多了,经验多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得到改善。现在互联网的传播之快,知识产权正在健全,开发出来的好东西适合一定的需求,即便价格稍微低点,也有成就感。虽然不能像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那么风光,但是你动了,你总有点收获,尝试一下你并不损失什么吧?让我们先为中国的IT人在出路上创造点氛围,这样中国的软件业发展似乎动得更实际.
2005.5.9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