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自然

王朝装修·作者佚名  2007-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个弄虚作假的、装腔作势的人,最终是得不到大家喜欢的。建筑也然,如果弄虚作假,装腔作势,一点也不真实,失去存在的自然,便不会有永恒的美。

建筑的弄虚作假,表现在没有真实的环境和谐上面,缺少合情合理的关系,好像一个怪兽,掺杂在常人当中,肯定很别扭;表现在没有真实的空间逻辑上,缺少科学的、宜人的功能,好像一堆没拼砌的积木,乱糟糟的;表现在没有真实的结构表述上面,给人无缘无故的感觉,莫明其妙的小聪明;表现在没有真实的质感展现,让人看到的是被掩盖的假装上去的东西,好像一个披金戴银的贵妇,与常人距离遥远,很难亲近;表现在没有真实的比例尺度,鹤立鸡群,自我孤独,一点也不想与"大家"打成一片;表现在没有真实的文脉基因,好像无根之树,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枯萎,死亡;……

这样的建筑,或许它们一时有些新鲜,或许它们会让人大吃一惊,赢得一些掌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审美意识的稳定,最终,会因缺少真实而失宠。道理很简单,当人们发觉了虚假,装腔作势,别扭,没有自然的、随和的、平易的可贵之处以后,其美就大打折扣了,因之逐渐被人冷落、遗忘,甚至憎恨。

建筑之不真实,大多出自设计者对于"读者"审美趋向的错解,出自设计者性格上的固执和爱好上的孤癖。举几个极为通俗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出个中道理。比方说歌唱演员用假唱蒙骗观众,走江湖的卖假药等等,最终是骗得今天骗不了明天的。再比方说你喜欢迪斯科音乐,昼夜不停的高声播放,不管人家是不是受得了。这就涉及一个问题,即迪斯科音乐是真实的,但是你所喜欢的"真实",不一定是大家真实的喜欢。因为大家要的"真实",有着人的生理适应问题。科学认为,人的生理适应,是有一个"范围"的,就气温来说,不能太热,不能太冷;就温度而言,不能太干,不能太湿;就光线来说,不能太暗,不能太亮;就声音而言,不能太响,也不能太轻……同样的道理,色彩不能太艳,当然也不能太单调。过了难以长时期适应,少了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由于这样的原因,所以就有因生理心理适应而出现的审美适应和审美标准问题。我想这是一个说得清楚的问题,也是一个极为说不清楚的问题。所谓说不清楚,因为问题本身涉及到人在"认识自己"的努力当中,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目的为了缩短这个"过程"。

最后我抄一段尼采语录给大家看看,或许会有利于对于这个自然之美的解读:"最高贵的美是这样一种美,它并非一下子把人吸引住,不作暴烈的醉人的进攻(这种美容易引起反感),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人几乎不知不觉把它带走,一度在梦中与它重逢,可是在它悄悄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人们的眼睛饱含泪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

尼采称这是"爱的慢箭"。我之理解,这"慢箭"是由真实的美、朴素的美、随和的美所锻造的。换言之,就是自然的美,而不是哗众取宠的美,故弄玄虚的美,装腔作势的美。这自然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