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批新生产装置将于2006~2007年建成投产,同时还有大批拟建装置将在不久后投入建设,国内合成胶供应情况在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丁苯胶、顺丁胶和SBS却由于新建、扩建规模过大,其产能很可能大大超过国内市场消费水平。这是记者6日在青岛召开的橡胶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据介绍,由于丁二烯抽提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以乙腈为抽提溶剂的年产14万吨大型装置的建成,我国丁二烯原料已经全部来自裂解碳四。随着一大批新建大型乙烯装置相继投入使用,合成胶最重要的基本原料丁二烯的供应量也大幅增加,丁二烯资源不足已不再是我国合成胶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上天然胶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合成胶价格也因此而水涨船高,各地纷纷上马合成胶项目,形成了合成胶装置建设高峰期。
据了解,我国丁苯胶、顺丁胶和SBS生产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乳聚丁苯胶进行了长周期高转化率试生产,还增添了高苯乙烯、高充油等新牌号产品,环保型丁苯胶也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不同乙烯基含量、不同充油量和不同填充油的新牌号溶聚丁苯胶也具备了工业化生产条件;稀土顺丁胶也有望规模化工业生产,镍系顺丁胶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位列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开发的可提高汽提效率和溶剂回收率的节能热泵技术又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80%以上的SBS生产装置都用上了我国自有技术,牌号也从工业化生产初期的6个扩大到30多个。因此,在原材料得到保证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丁苯胶、顺丁胶和SBS装置规模迅速扩大,很可能大大超过国内消费能力,并引发无序竞争。
据悉,2006~2007年投产的合成胶装置新增年产能力将达到34万吨,其中包括高桥石化10万吨/年溶聚丁苯胶装置,南京金浦化工公司10万吨/年丁苯胶装置,巴陵石化2万吨/年加氢SB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