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一天,寿阳县平头镇农民许贵带着刚买的化肥和地膜,走进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农资打假宣传现场进行检验。“化肥质量过关,但地膜比较薄,不合格。马上立案。”质监局工作人员经过十分钟的快速检验后这样说。之后,许贵向质监局举报了售假的地点。其实,这是该局平日在各个城镇农资打假宣传时最为平常的工作。
近些年寿阳县蔬菜在全国叫响,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每年农资需求上亿元,其中化肥达2万多吨,种子70万公斤,农药50吨,地膜100吨,农机2500台。所以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决定着农民的收益,寿阳质监局把农资打假作为重头戏来抓。经过几年,寿阳县质监局在农资打假方面,建立了长效机制。首先建立农资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把好“入口关”。该县所有的农资经销商在每进回一批农资产品都要向质监局申报检验,并对上百家农资经销点建立质量档案。其次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把好农资质量“监管关”。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的同时,质监局要求稽查队要准确了解和掌握农资产品质量动态,并签订责任书,年终考核验收。其三建立多形式宣传教育机制,把好农资真假“识别关”。通过讲座、曝光、宣传等手段让农民懂得辨别农资真假的本领,靠农民自身打假。其四建立现代农资流通机制,把好农资“配送关”。该局在化肥市场组织厂家实行厂家向农户直供的办法,减少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其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把好农资问题“处置关”。该局建立农资销售的网络档案和历年农资质量档案,每年对全县的农资质量进行分析,提高对假冒农资的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