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5月下旬以来,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发生多起森林火灾。这次火灾过火面积广、持续时间长、扑救难度大,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难时刻,武警森林部队官兵挺身而上,连续奋战十几个昼夜。灭火战斗中,新一代森林灭火装备尽显神威,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协助官兵在短时间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请看本报记者从灭火一线发回的报道。
■5月24日黑河嘎拉山火场——火场上开来“指挥所”
夜空被熊熊大火映红,一股股黑白相间的烟柱翻滚升腾,弥漫着夜空。
黑河嘎拉山火场前指所在地,人来人往,异常忙碌。记者与负责通信保障的刘参谋一起登上综合通信指挥车。此时,值班作战参谋正用电脑无线登陆森林防火网,实时下载火场卫星气象云图,随时发现新的火点,为指挥灭火作战提供准确信息。
刘参谋介绍说:“你可别小看我们这辆车,除了车顶外面那些天线,我们还在车里安装了全球通无线车载电话、有线传真机、笔记本式计算机以及通信管理、电子地图等软硬件设备,号称火场上的‘顺风耳’。”
记者在方舱里看到:值班人员利用某卫星定位系统,能准确确定各支灭火部队所在位置。在地面没有电话信号的情况下,该系统可迅速将作战命令下达到各火场上的灭火分队。
整整一夜,由综合通信指挥车打造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始终在不停地收集由各部队从灭火一线传回的战报,同时又将首长的决策命令及时传送下去。
■5月27日乌尔其汉火场——“装甲铁骑”碾压火线
火场刮起了6-7级的东南风,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其汉火势迅速蔓延,火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森林里横冲直撞,浓烟遮天蔽日。一个森林管护站瞬间化为灰烬,距火场5公里的东北部是另一处林场,几十间房屋和数百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危急关头,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前指迅速调集6台新型531型森林装甲灭火车火速前往火场一线,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辟一条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火场官兵告诉记者,这种新型装甲车不但能穿林地、越河流,按时把兵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还能用履带碾压火线,进行机械灭火。
到达火场,装甲灭火车立刻显出它的威力。“铁骑”在火焰和浓烟中来往自如,反复碾压。车声隆隆,钢质履带所到之处,可燃物被切得粉碎,埋入新翻起的黑土内。不到半个小时,火线前方就翻起了一条长5千米、宽100米的黑土带。
东方露出了鱼肚白,火头被阻挡在山下,上千亩珍贵的落叶松保住了!
■5月28日大兴安岭火场——“灭火炮弹”力挫火锋
燃烧的柞树和桦树发出阵阵“噼啪”声。地表火、地下火、高空火组成一堵“立体火墙”,使人在50米外就感到热浪滚滚,呼吸困难。
异常干燥的森林里,过火面积不断扩大,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采用“分击合围”的战法,与肆虐的火魔战斗了两天两夜。
卫星定位系统显示,由副支队长蒋靖功率领的突击队,与政治处主任周英剑率领的另一支突击队,只有不到1公里便可达到全线合围。突然,大风骤起,风助火威,蔓延的火线顿时形成一个翻滚向前的大火头,火焰高度达到15米。
灭火炮分队临危受命,火速赶往东线增援。便携式灭火迫击炮是武警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支队特种大队的新型装备。这一新式“武器”发射的炮弹主要用于远距离消灭火头,可力挫10米以上的大火头,具有“开路先锋”的作用。
在中队长赵金祥指挥下,迎着火头约200米的位置,9门灭火迫击炮一字排开,架炮、瞄准。随着“发射”口令下达,一枚枚灭火弹如离弦之箭呼啸着奔向火头。在“轰轰”的爆炸声中,急进的火线减慢了速度,冲天火焰渐渐变弱。
当晚20时,东线20余平方公里的火场全线合围,扑火官兵的欢呼声在山谷间阵阵回荡。
■6月2日黑河羊台火场——“水龙”腾空降伏火魔
最高气温28℃,火场风力达到5级以上,黑河羊台火场昨夜已被扑灭的火线在大风的推波助澜下,多处复燃。一时间,火场上空再度浓烟弥漫。
吉林市森林支队蛟河中队官兵奉命前往增援扑灭复燃点。这次增援灭火作战,是对新配发的风水灭火机的一次实战检验。新式风水灭火机比起老式风力灭火机,又多了一项功能,即用水进行灭火,运用风水结合的方法增强灭火效能。
火场深处,一条长40余米的火龙凭借大风之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呼啸而来。“准备战斗”,指挥员一声令下,官兵们迅速分头行动。只见官兵持机而立,10人一组,巨大的水柱瞬间腾空而起,冲向火头,火头的威力被压制。此时,脸被烤得发烫的第一组队员迅速后撤,第二组队员马上顶了上来。紧接着,第三组、第四组……不间断的强攻,始终不给大火蔓延的机会,半个小时过去,大火慢慢变成了小火,直至剩下缕缕轻烟。
实战证明:新式风水灭火机方便了作战,节省了体力,扑火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