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工的3次搬家 他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6月底的一天,天上下着小雨,周大力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了家。所谓的“家”,是他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煤气公司宿舍附近租的一间面积仅为12平方米的棚户房。它在林立的高楼和热闹的居民区的映衬下,显得非常不和谐:低矮破旧的砖房、锈迹斑驳的门窗、屋内时时冒出缕缕黑烟……

38岁的周大力家住榆树市农村,2002年5月独自一人来长春打工。在长春的4年间,他总共搬了3次家。谈起自己的搬家经历,他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第1个家 临时搭建的宿舍

周大力刚到长春时,人生地不熟,技能单一,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找到工作。从家里带来的200元钱很快要花光了,天天睡候车室也不是办法。经一个老乡介绍,他到卫星路一个工地上以每月50元钱的价格租了一个床位。

这是个在工地上临时搭建起来的工人宿舍。“床”就是铁架上面搭了块木板,上面垫着凉席。工棚内有10个床位,只有一扇木窗,为了挡风,窗户还被人用胶布紧紧地封住。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汗臭、脚臭以及多种不知什么东西发出的气味,让人透不过气。

在这儿,白天周大力出去找工作,晚上和工地的工人们挤在床上,伴着他们的呼噜声入眠。

转眼冬季来临,工地停工,施工人员都撤走了,工棚也拆了,周大力也就没了住处。

第2个家 6平方米的店铺

经过大半个月奔波,周大力终于找到一份卖水果的工作。老板有一个水果店铺,仅六七平方米大小。白天周大力卖水果,晚上收摊后就在店铺内搭个临时铁床,铺上被褥就可以睡觉了。

尽管是水果铺,但各种水果的味道夹杂在一起并不好闻,空气又潮湿闷热,几乎让人透不过气来。一到夏天,周大力就热得满身是汗,还长出了大片的痱子。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居住条件下,周大力一住就是两年多。

第3个家 低矮破旧的平房

2005年3月,周大力的妻子从老家过来。周大力想找一间大一点的房子。

为了找便宜的房子,周大力专门挑位于城郊或偏僻位置的平房。最后他在一处棚户区内,以每月100元的价格租到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子。没有天然气,没有暖气,也没有厕所,下雨天屋顶还漏水。虽然居住条件简陋,但有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对周大力来说已经十分满足。他和妻子找了些旧报纸,将泥墙糊上,还花10元钱买了一个新窗帘,就凑合成了他们的新家。

居住地方安定下来后,夫妻二人每天早出晚归收废品。又脏又累,很辛苦,但回到家的感觉还是暖暖的。经过一年的努力,夫妻俩将两个女儿从农村接到了城里。大女儿在离租房处较近的南岭小学读一年级。一家四口人生活在一起倒也其乐融融,不过现在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因为房屋拆迁被打破了。

在周大力租住房的墙上,贴着一幅他8岁的大女儿画的画,上面歪歪扭扭地画着一个大房子,还写着一行字:“我有个好大好大的梦想,以后买间大房子,我和妹妹睡一间,爸爸妈妈睡一间。”(黄明 黄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