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說:
由於牛虻近日也在研究提供點擊式廣告的系統(jsp廣告系統一文),因此嘗試性地對Googel的廣告進行研究,考慮作弊的可能性。—— 這是一種反向的保護性措施。由於金額不多,衹有幾個美元,所以不算什麼,也不能證明什麼——Googgle一定有一個危險性的域值,因此不會為幾美元和牛虻算帳;而且,廣告的效益本身就必然存在著浪費,如同信用卡的欺詐也是一種損失,問題就是作為一種業務其損失是否在可承受範圍以內。既然牛虻打算對這一領域進行開進,就必須探索這一領域的危險性,結果表明,開發一個廣告系統,最大的工程不是廣告系統基本上可運行,而是其反欺詐技術的實現,那是一個無底洞,而且需要長期的算法更新;即使在開發上,也會佔去至少一半的成本。
作為一種廣告業務,牛虻的看法是,是否存在作弊,關鍵在於它是否能夠達到業務目的,而成本在可控制的範圍,而不是是否存在作弊。因此,衹要點擊廣告業務能夠的確為客戶帶來業務上的收益,那麼,作弊的存在影響的是它的價值高低,而不是它本身是否能夠生存——就算是報紙或者電臺的廣告,有多少實際效益呢——CCTV的標王有多少垮掉了呢?那就是答案。
總的來說,牛虻覺得在一個較封閉的系統中控制作弊的產生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象內部網站;而在一個較不封閉的系統,象互聯網,依靠腳本提供的有限信息,要完全避免作弊,特別是在牛虻這種自以為是高手中的高手的作弊還是比較困難的。但是Googgle的優勢是它所有算法都不公開,這樣作弊者也是在冒險,因為衹要查找詳細的線索,機器人總可以從若乾種算法中發現可疑線索,(這其實就是入侵檢測IDS的一種使用方式,設立若乾種日志的pattern),通過人員再判斷,這種線索匯聚,Googgle完全可以采用吹掉明顯的大戶,和可疑而價值不高的中戶;保證有80%的可疑情況自然消失,這樣,就會令作弊的收入成本偏高——牛虻算過,作弊可以做到一天20-30美元,但是付出的精力和時間完全可以在正當生意中得到至少30美元以上,這是對牛虻而言的,對於其他不太熟悉網絡技術者來說,成本效益就更低了。因此,與其將精力放在作弊上,不如將精力放在具體的內容上更合適。
原文
點選詐欺(Click Fraud):截至目前爲止,網絡廣告大概還沒有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計價方式,以點選數量來計價本就存在不少爭議,Google大力「推廣」之後,一些設法依附Google賺錢的人要不是利用機器程序(Robot)去點選,不然就是雇用亞洲地區廉價的人工專門負責點選廣告,包括紐約時報、 CNET.com、搜尋引擎觀察(SearchEngineWatch.com)等網站都有相關報導,如果情況愈演愈烈,Google的經營模式將受到很大的室傘?BR>
搜尋引擎專業組織(Search Engine Marketing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SEMPO)于2004年12月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主題是《2004年搜尋引擎行銷狀況》(The State of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2004),研究針對點選詐欺的泛濫詢問廣告主和代理商的意見,其中45%的受訪者表示問題「值得擔憂但尚未追蹤」、19%認爲是「已經開始追蹤的中等問題(Moderate Problem)」、6%則視爲「已經開始追蹤的嚴重問題(Significant Problem)」(請參附表)。換言之,約有70%的廣告客戶開始對點選計價的模式感到不安,將會嚴重沖擊搜尋引擎賴以維生的關鍵詞廣告市場。
廣告主是否對點選詐欺感到擔憂
廣告主反應 百分比 已經開始追蹤的嚴重問題(Significant Problem) 6%
已經開始追蹤的中等問題(Moderate Problem) 19%
值得擔憂的問題,但尚未追蹤 45%
並非嚴重的問題 26%
從未聽說 5%
Google控告一家互聯網服務商,宣稱該公司有系統的點擊文字廣告來騙取廣告費。
這場官司是在11月15日于加州的Santa Clara County的高等法院起訴,是第一宗"廣告點擊詐騙"(click fraud )相關的民事訴訟。起訴中指出,位于德州的Auctions Expert International 公司在它的網站上注冊要顯示Google的目標式文字廣告,然後以欺詐的手法點擊廣告,從"依點擊數付費"(pay-per-click )的系統裏謀取廣告利益。 "因爲廣告主依廣告的點擊數付費給Google,因此Google努力要確保每個點擊都是因爲使用者以合理的興趣進入廣告的網站。"Google指出。
"被告嚴重濫用了Google的服務,以人爲及欺詐的方式産生廣告的點擊。"起訴書中表示:"這些點擊對廣告主沒有價值,但是卻爲被告産生了可觀但不合理的營收。"
位于加州山景郡的Google並未表示損失有多少錢,但是提出了補償及損失賠償的要求。
從有網絡廣告以來就存在的點擊詐騙,是爲了營收而對廣告或網站流量灌水的一種做法。Google、Overture等網絡公司建立起百萬美金營收,以及以" 點擊付費"和贊助廠商文字連結及相關搜索結果等手法結合之後,這種做法也隨之盛行。在累積贊助文字連結的點選數之後,就會向廣告主收錢,然後和出現這些廣告的出版商夥伴共享營收。
這種欺詐手法可以利用自動化或手動來做。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在線的機器人(robots),或者是又叫做 "bot "的自動化程序來點選顯示在網站或是列于搜索查詢的廣告連結。另一種方法是在人工便宜的地方,如中國、印度等其他國家,聘請一些廉價勞工,專門來點選文字連結或其他廣告。另外還有第三種詐騙方法是,一些公司的員工故意去點選競爭對手的廣告來消耗對方的營銷預算,扭曲搜索結果。
根據Google的指控,Auctions Expert 成立網站,然後故意爲了産生假點擊和騙取廣告費而注冊到Adsense 程序。
在在線廣告中增長最快速的搜索廣告市場裏,點擊詐騙問題已經大到令人不可忽視。雖然沒有人可以確知有多少錢是這樣被騙走,但業界有些主管預估,大約占去總金額的5 至20%。有些人則認爲,由于Google及Overture和難以管理的小型或國際出版企業合作,因此問題還會越來越嚴重。
和廣告看板或平面出版等傳統媒體廣告方式不一樣的,"點擊計費"的網絡廣告方式是,當特殊的關鍵字搜索出現時才推出廣告,因此對于公司企業來說是接近潛在客戶比較精確的方式。因此,根據eMarketer 數字,美國這種搜索結果的廣告支出今年可望增長25% 達到32億美金,相較之下2003年爲25億。2002至2003年這塊市場則增長了175%。
Google發言人Steve Langdon 承認有這場官司,並表示,公司會努力保護廣告主的權利,以及公司程序的完整性。"我們有很聰明的技術可以偵測並排除這種欺詐行爲。"Langdon 表示。"對Auctions Expert 的起訴顯示出我們反詐騙系統的成功,而且必要時我們也會采取法律行動。"
然而,至少有家營銷企業表示,這場官司也證明了Google的點擊詐騙偵測技術應該不如公司所聲稱的那麽可靠。"我們知道,Google並不需要尋求資金。"搜索引擎營銷公司Alchemist Media 總裁Jessie Stricchiola表示。
"這是一個政治性的策略做法,要顯示出Google保護廣告主的決心。但這也在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讓人忘記了高科技並無法完全保護廣告主的事實。"Stricchiola 表示。
今年稍早,Google的服務成爲點擊詐騙相關官司的核心。加州有個人設計了一套軟件,宣稱可以讓垃圾蟲(spammers)以假造的點擊向Google 詐騙上百萬美元。執法單位表示,這個人以這款程序向Google勒索150000美金而被補。官司中指控Auctions Expert International 及它的負責人Sergio Morfin 與Alexei Leonov 等被告以點擊數欺詐,同時違反Google Adsense Online的服務條款。不過Google表示,公司並不知道被告的真實身份,一但知道他們的身份之後就會修改官司內容。Auctions Expert 的網站在周一就無法連上。
代表Google的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合夥商人David Kramer表示,這場官司對那些不肖的網絡企業來說是個警告。"它對那些參與Google廣告網絡的參與者傳達出一個訊息:就是因爲是在網絡,所以更不可以詐騙。"Kramer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