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暗潮汹涌 未来格局将风云变幻?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国美以52.68亿港元“股票+现金”的形式收购永乐之后,“双寡头”的时代突然而至。

近日,国美永乐负责人先后在公开场合信誓旦旦要收购苏宁,并宣称“要制造条件进行收购。”此举让苏宁强烈反感因此引发口水战。

收购引发口水战

“下一步将是苏宁进入到这个合作阵营里来。当然,苏宁愿意合并最好,不能合并的话,我们创造条件也要合并。”在7月31日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永乐的老总陈晓公开对外声称。

“如果苏宁不同意,两者将‘以打求合’。”陈晓态度坚决。黄光裕也宣称下一个收购对象将会是苏宁。

相对于国美永乐的咄咄逼人,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对记者说:“国美和苏宁不可能合并,那是他们一相情愿。”

孙为民告诉记者,两个企业的不同血缘关系决定了两者在法律上、政策上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双方在经营模式、理念上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了双方在基因上的相互排斥。

据悉,苏宁是原生态的民营企业,2004年在国内主板上市,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毫无例外都是本土基金,属于典型的内资企业。而国美和永乐则是分别通过在百慕大群岛、开曼群岛注册的外资企业,然后以境外资本投资回购国内资产,最后选择了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而国美在对永乐收购之后,国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库空虚”,收购苏宁的能力令人质疑。

暗潮汹涌

让黄光裕、陈晓扬言收购的幕后原因是国美、永乐合并后,苏宁先是宣布高调迁都上海,随后又向外公布了永乐部分员工改投苏宁的事件。此后苏宁又派出了以副总裁孟祥胜为首的高层将8月中旬在上海地区大规模招聘管理人才。

在国美看来,苏宁此举有借国美、永乐收购之机挖墙脚并抬升自己地位的“野心”,因此要把这一势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苏宁最新的举措是在上海的门店管理层集体加薪,加薪之后的苏宁上海区的工资高于国美永乐的30%左右,结果这一招十分奏效,吸引了竞争对手的多位中层人才加盟。苏宁电器上海市场部一位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已有5位永乐上海店的店长将简历交到了苏宁上海总部执行总裁凌国胜的手里。

大中电器也没闲着,据悉,大中的高层近日来南京正与苏宁高层进行接触,同时还接触了百思买五星南京总部。

种种迹象表明,大中除了考虑国美之外,还在接触其他的买家。目前摆在大中面前的将是一道不错的选择题,大中为了保持自身的收益必须选择一个合作伙伴,因此,这对于大中来说是一个争取合理价位的好时机。

是选择国美,或是选择苏宁或者百思买,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价高者得。

未来格局

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王永平认为,国美短期内收购苏宁是很困难的事,其真正的目的还是大中。如果国美永乐并购后能够顺利落实和大中的并购协议,那么家电流通市场上就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在这个三头市场中,国美将作为领导者出现,苏宁和百思买不过是一个追随者而已。如果苏宁和百思买不能以更快的步伐跟进,那么国美取得完全垄断地位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资深零售业专家刘步尘对记者表示,合并后的国美和永乐年销售额已经达到近700亿元,占据了我国家电连锁业市场1800亿元的30%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数据。国美事实上已经处于垄断地位了。

海尔电器市场部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国美、永乐在整合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成本,将会转嫁到供应商身上。目前国美在今后的竞争中已经确定了领导优势,无疑各家电生产企业将逐步丧失话语权,家电生产企业如果不能通过整合做大做强,那么国美就把领导力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领域,继而影响甚至主导这些企业的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